第268期 | 少一点“我”,就多一点“我们”

我有时去电视台录节目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不管你事先怎么准备,等到化完妆坐在摄像机前,亮亮的灯光照在你的脸上,看到周围的工作人员在忙碌,在那一刻你总还会免不了有一些紧张。

尤其是要开演的那一刻,当你听到导演在喊“准备——5、4、3、2、1开始”的那个时候,你心里总会会微微地紧张一下,知道这是该我上场了。

有时候,导演的口气太严厉,我在那一刻脑子里会出现瞬间的空白,有一次录节目的时候,听到导演说“开始”以后,我竟然的都不知道往下该说什么,脑子里空空的,看着导演的脸和台下的观众,有几秒钟说不出话来。

后来接受采访的次数多了,也熟练多了,这个毛病仍然改不了。

有一次,凤凰卫视采访我,主持人是是著名女主持陈晓楠,导演是一个85后的小女孩,场景摆好以后,准备开始的时候,她不像别的导演那样喊、:5、4、3、2、1开始,而是轻轻的说“准备好了吗?5、4、3、2……”

说到这她停下来了,用目光看着我,这时候全场安静极了,这个时候我一下就会产生一种冲动,特别想把那个没有说出的“1”把它说出来,话题自然而然的就切进去了,不仅一点都不紧张,而且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越说越兴奋。

当我兴奋得有点过头的时候,导演也没像其他的导演那样喊停,她只是把双手摊平,向下压了压,暗示我稍微要内敛一些,我看到她的手势也明白她的意思,于是有意放慢了语速,甚至暗暗地做做深呼吸,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那是我录的最成功的一期节目。

我原以为这是我们这些不经常做节目的人手生,因为没有经验才会有怯场,脑子里出现断点。

前两天读了罗振宇老师的一篇《怎样做最好的合作者》的文章,才知道他这个在镜头前面,走过大半辈子的人,当听到导演喊那个“1”和“开始”的时候,他心里也会紧张一下,老江湖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个业余的新手呢。

罗老师在那篇文章的结尾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一个优秀的合作者,都会像一个优秀的导演一样,不是着眼于非要喊出那“一”和“开始”,来让自己有一个完美的结束,而是让合作者能够顺利的开始。

现在我们身边能够有这样境界的合作者实在是太少了,大多是些二三流的平庸指挥,自己的戏已经演完了,还在那死站着,叨叨叨叨地抢别人的戏,不仅不懂得把握好别人的状态,还把别人的感觉搞得乱七八糟,这样的外行怎么能做出好作品呢?

今天,单打独斗的侠客时代已经过去了,群体或者是团队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一种主要力量,讲的是协作,讲的是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的同时,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水平。

如果你不懂得给别人提供方便,而是只把自己个人的算盘珠子打得乱响,自己锅里的肉还没吃完,又把勺子伸到别人锅里乱搅和,这样没有境界的团队只能是集体走向死亡,因为他不懂得让人顺利地切入,也是让团队受益同时自己也受益这样一个道理。

创业者虽然不是电视台的导演,但他们仍然像在制作电视节目一样在打造自己的产品,产品就是他们的作品,只不过导演换成了老板,主持人被称为CEO,嘉宾就是合作伙伴。

你只有给别人的顺利提供台阶,才能够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每个人都不喊出那个“1”,而把“1”留给他的搭档,可能你少了一点亮相,但团队却能上一个台阶,离成功就会近一些。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分享一个小视频《我们》。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