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文学.散文】张坤堂||​多情的雨衣

多情的雨衣
文/张坤堂
雨衣,司空见惯。可我对雨衣却一往情深。岁月回眸,粗略算来我经历了三种样式的雨衣。
小时候,我穿的雨衣叫蓑衣,现在这种蓑衣在农村也难以见到了。孩子们只好在柳宗元的《江雪》中一睹“孤舟蓑笠翁”的蓑衣了。那时,蓑衣是用高粱叶做成的,外面是一顺儿朝下的高粱叶,蓑衣的里面是光光滑滑的高粱叶柄打成的一个个结,每个节有4-5公分左右。在外面看犹如一个胖大的刺猬,看里面就是一个细腻光滑的凉席。
我爷爷会编制这样的雨衣。我记得小时候,秋高气爽,月明星疏的夜晚,人们吃过晚饭,祖父就会抱出秋收过后一捆没有雨淋过高粱叶,他在院子里铺开了架势。这些高粱叶都是小心翼翼地剥下来的,都要有一个完整的叶柄。我的任务不是太艰巨,但是要求要认认真真地为祖父传递高粱叶。我会把几片高粱叶弄得整整齐齐,随时递给编制蓑衣的爷爷。如果不整齐就会出现疙疙瘩瘩的地方,甚至也会不均匀。皎洁的月光下,一片白蒙蒙的世界里映出一老一小两个人的身影。爷爷精心编制着,他用完一溜,我就顺手递上一溜。整个雨衣不用一根线绳,完全是用高粱的叶子打结编成。有时候一个夜晚编制不完一件蓑衣,那就用线绳系紧编制到地方。大约两个晚上的时间,一件硕大的蓑衣就编制成功了。
我们会穿上这样的蓑衣到田野劳作,虽然没有袖子,可也舒服得很。这种高粱叶雨衣不仅遮挡了风雨,而且还有御寒的作用。雨中插秧、拔草、抢收庄稼等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当你累了的时候,穿着蓑衣就地躺下犹如睡在席梦思的床上一样,很快就进入梦乡;如果有粮食在晒,遇到急雨顺手会把蓑衣披在上面,那样就没有被雨水淋湿之虞。由于祖父的手巧,我们的邻居还经常让他给编制那种雨衣。很快,在我们的村庄很多家庭拥有了这样的蓑衣。
这样的蓑衣即便是精心呵护最多使用三年的时间,因为高粱叶经不起多次的烈日侵袭和风吹雨淋。用过之后不能直接在太阳底下暴晒,需要放置在有遮挡的通风处慢慢晾干。我小学的时候,爷爷曾经为我量身打造一件小巧玲珑的蓑衣,穿在身上非常可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蓑衣为我送来温暖;我穿着蓑衣去拔草,蓑衣为遮雨挡寒;一场秋雨,平地突然钻出许许多多的水牛(一种可以油炸着吃的昆虫),我穿着蓑衣去捉水牛,那些精灵会爬到我的蓑衣上了,我信手拈来一个又一个。多少年过去了,仿佛那件小小的蓑衣还在暖和着我的身子,那毛索索的样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求学离开了家乡,那种蓑衣雨衣是不能带出去的,只好忍痛与我分离。娘装进我的书包有一块不大的塑料布,让我遇到大雨的时候披一下,以免淋湿衣服。
在30年前,我最大的奢望就是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黄色油布雨衣。我没有当过兵,可我非常崇拜那些军人。尤其是那英姿飒爽的风姿,就是他们穿的黄色雨衣也着实令人羡慕。这种雨衣,里面是胶的,外面是帆布的,有帽子和袖子,穿在身上很可人。我早些年就盼望着自己也有一件这样的雨衣,在当时属于一种想象,是根本买不起的。就是一个这样不高的要求苦苦等了足有三年的光景。
我朝思暮想的那种黄油布雨衣终于在改革开放的那一年才拥有。那年的初秋,单位委派我去黄河防汛,组织滩区里面的群众搬迁出来。最优惠的待遇就是配发给我一件雨衣和一辆自行车。我真的喜出望外,一件黄雨衣就是我的生活伴侣。
有了这件雨衣,出行就不必担忧了。尤其是在雨天,穿着这件雨衣很是风光。有大雨的时候就让有布的那个面朝里,多大的雨也不会湿透的;小雨的时候就让那个布面在外。我的自行车后支架上常常捆着这件雨衣,御寒防雨就会高枕无忧了。这件雨衣跟了我十几年,可谓立下汗马功劳。
我的第三件雨衣是偶然得来的。那年,我有机会去加拿大学校访问,在对方的安排下顺便参观一下尼亚加拉大瀑布。我们参观前每人发给一件天蓝色的塑料雨衣,让我们穿着乘船逼近大瀑布。这件雨衣穿起来很是轻巧合体,袖子不长显得利利索索。异国他乡其他东西留不下深刻记忆,就把这件雨衣带回来做个纪念吧。“原来是我们国家制造的”,随团的翻译看了看那件雨衣,指着下面印着的'China’说:“不是加拿大生产的,而是我们国家的。”得到一件小小的雨衣,却更加增强了我的自豪感,还是中国人聪明,中国制造早已走向了世界。
今天的雨衣可就花样迭出、应有尽有。我们使用的雨衣不仅轻巧而且美观大方,也不要再绑在自行车的后面了,顺手装在文件包里,或者用一个小袋拎着就解决问题了。
我家的雨衣就有好几件。办公室里有应急用的,家中有备用的;大人有、孩子也有;骑车用的、步行用的,不仅有而且还是非常充裕。
我的三件雨衣都给我留下难以泯灭的记忆,也承载着我的梦想与成长。雨衣变迁不也在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吗?
作者简介:张坤堂,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麒麟读书会副会长。从事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看报;为经历过的生命而感动,随手写点文字。曾经在《济南日报》《齐鲁晚报》《杂文选刊》《东风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

▼热文榜▼

颍州区“初心永向党”庆祝主题征文活动启事

《颍州文学》内部纸刊征稿启事

【颍州文学.散文】李敏||大美黄楼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吴国繁||宅舍情长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刘敏||洪水围困的33个日子 ——2020年抗洪抢险周通工作纪实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郑宏光||党史映我心 奋进新时代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田琬琪||致中国共产党的一封信

【建党百年征文.诗歌】马贺||我很遗憾——参观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有感

【建党百年征文.散文】王文明||战友陈军

【建党百年征文.纪实】葛继红||蒙洼的春天

(0)

相关推荐

  • 散文||祖 屋

    祖   屋 --晋记 张盛平||山西 我没有在祖屋住过,但特别留恋它. 祖父母生前,把代表祖传的两间瓦房留给父亲,父亲后来把它转卖给了四伯.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对祖屋的念想. 祖屋座北朝南,大约建于明初, ...

  • 胡青:祖父(连载之二)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西南作家散文】史忠和/童年散记

    西南作家散文 童 年 散 记 史忠和(吉林) 走过了崎岖坎坷的路,经历了喜怒哀乐的事,一路走来,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人生的五线谱演绎出了酸甜苦辣咸的明晰节奏.生命的长河,自然界的风雨,在经历中感 ...

  • 看广州人雨具的变化

    落雨大,看广州人雨具的变化 荔人行 2020-11-26 08:37 一个凉亭在上头 日晒雨淋唔使愁, 我走佢亦走, 我停佢又留, 我哋大家好朋友. 连日风雨让我想起当年唱过的这首雨伞谜语歌,更想起与 ...

  • 【一模讲评】2017学年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讲评版)

    2018年崇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2)不应有恨,__ ...

  • 即将消失的四个农村老物件,认识三个的老了,最后一个可以笑一天

    杆秤.相信不少农村娃小时候都看见过,只不过现在很多都换成了电子称,所以这种杆秤也就很罕见了.在时代的额变迁下,杆秤也被烙下了时代的印记,所以它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若是农民朋友家中还有,可不要因为有了电 ...

  • 【诗舍】写给祖父祖母

     写给祖父 文/艾子 图/网络 原谅我,爷爷 原谅一切忘记来路的人们 从你的墓碑上我没有找到你启程的日期 更没有看到你归去的时日 原来,我和你的6个孙子 一起把你走失了 同时,你七十九年的风尘仆仆 也 ...

  • 鲍陆胜丨三宝颜的雨(行走散文)

    三宝颜市位于菲律宾西南边陲,也有人戏谑称三宝颜乃菲律宾的南大门,守护着这个千岛之国的南部边疆及安全.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这个地处菲律宾南部的海滨城市,因其临近赤道, ...

  • 文学原创 ·《麦穗高过头顶》(组诗)作者 黄明山

    麦穗高过头顶(组诗) 作者 黄明山 年年插秧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野 田野里的水 水上的波纹 波纹中站立的秧棵 从一块田  到另一块田 走动着一支劳动的歌子 秧苗青青 就像我们年年的心情 记不清多少回了 ...

  • 【颍州文学·散文】张中萍‖又是槐花满枝头

    又是槐花满枝头 文/张中萍 又是槐花满枝头!那刚长出来的乳白色的三角形花瓣,镶嵌在青绿里泛着紫红色的喇叭状的花托中,一排排整齐地站在枝头,给枝叶尚为繁茂的槐树妈妈清新素雅的点缀,给暖中微凉的初夏姐姐, ...

  • 【颍州文学.散文】韩光||三张纸片忆高境

    三张纸片忆高境 文/韩光   有句成语叫敬惜字纸.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写作,我一直有着保留写作手稿的习惯.无论是大小纸张的草稿,抑或是一张划上只言片语的小纸条,按照年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放在一个 ...

  • 【颍州文学.散文】张钧杰||春天三部曲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散文家) 春天三部曲 张钧杰 春风:春的圆舞曲 春天里, 燕子呢喃着低声飞过山川大地.一柄柄燕尾如一把把精巧细致的剪刀,剪开了蓝天白云的幕布 ...

  • 【颍州文学.散文】张祥贵||我陪父亲过新年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散文家) 我陪父亲过新年 文/张祥贵 虽说辛丑年春节不能回家团拜,各地提倡"就地过年",但在新春佳节期间,对老人.对亲友 ...

  • 【颍州文学.散文】张钧杰||歌声里的戌边情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歌声里的戌边情                                      文/张钧杰 汉代 ...

  • 【颍州文学.散文】张非男||咪娃是只有名字的猫

    题字:周振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题词:王剑冰(著名作家,<绝版的周庄>作者) 咪娃是只有名字的猫 文/张非男 第一次见到咪娃的时候,它还是个刚满月的小猫崽,和它的兄弟躺在小区绿化带边晒 ...

  • 【望安山文学】张坤堂||中秋月饼圆(散文)

        主编:非   鱼 辛丑年的中秋之夜非同一般,因为是建党百年,世纪一遇,千载难逢,赏月吃月饼会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我有个习惯,每年的中秋节夜晚都要到院子或者空旷的高处去赏月,年复一年的中秋节都 ...

  • 【颍州文学.散文】连璧||在时光里研药作引的诗人

    在时光里研药作引的诗人 文/连璧 时光是最难熬的一味药 研多少相思作引,也未必倾满 这浅浅的一盏 我的月光之盏啊,比纸还薄 她透明的心让尘世羞愧 却依然夜夜磨洗 比翡翠还硬的光泽 这是细阳瘦马发表在中 ...

  • 【颍州文学.散文】葛继红||凤台,那棵千年的银杏

        凤台,那棵千年的银杏                        文/葛继红 凤台,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古称州来,又称下蔡.千里淮河,自西向东再向北,把凤台宠溺地揽入怀中.岸边,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