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老农种地22年,因一条裤子身份暴露,2005年被请进人民大会堂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里,有一类人被称为:扫地僧。他们其貌不扬、行事低调、该出手时却绝不会让人失望。待事情了结,他默默地拿起扫把,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后人,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当年他有多牛。

上世纪60到80年代的山东日照孙家村,也有这样一个“扫地僧”,他叫王延周。在村民们眼里,这王老汉一直都有点儿“怪”。

王延周平时独居,据说老婆和孩子都在北京,至于他为什么会来到村里种地,则鲜有人知道。和当时普通的农村老人相比,王延周至少有两点不太一样:

其一,他的坐姿很“气派”,他从来不会跟普通人一样靠着椅子背坐。哪怕是坐在门槛上,他的腰都挺得笔直。

其二,他平时话不多,但说起事来永远有条不紊,而且英文非常很好。侄孙王彤还记得,有一次他的课本里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王爷爷张口就能用标准的英语念出来。王彤回忆说:“那发音相当地道,很有范儿!”

这样的人在那时的山东农村,显然是很扎眼的。“一看他就是受过教育的”,村里的人都说。

他到底什么身份?一切的疑惑,都在1983年的那个春天,被揭开了。

1983年春天,县统战部领导夏良柏到村里调研。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下乡活动,但夏良柏还是很负责,跟大队干部们细细讨论着近来村里的情况。

正好这天王延周也在大队办事,村干部们便让他负责给夏良柏倒茶。本来这也是平常事,领导来了,让村里最有文化的人出来总归是没错的。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夏良柏从见到王延周第一眼起,就断定:这个老头不简单。

夏良柏发现,这个王老头身上有一股不一样的气质,举手投足间很淡定,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更让夏良柏觉得奇怪的是,他还穿着一条不普通的裤子。这是一条毛呢裤子,裤腿上有一长排拉链,一般来说那时候村里是没有这种裤子的。

夏良柏细细回想,觉得这很像以前空军部队的衣服。于是,夏良柏便把王延周叫住,问他到底是什么人?

领导问话,王延周也没藏着掖着,他云淡风轻地把自己的经历都说了一遍。他这一说,让夏良柏是惊讶不已。他怎么也不敢相信:一个参加过开国大典阅兵仪式、被周总理亲自接见过的王牌飞行员,就站在自己面前。

二话不说,夏良柏回到县里后,马上着手写材料,交给有关部门审核证实。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经空军审定后,证实王延周对夏良柏说的个人经历,全部属实。至此,一个中国王牌飞行员波澜壮阔的一生,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他到底有多牛?为何会隐去一身功绩,在农村种了22年地?此次真实身份暴露后,国家会如何安置他?请跟着魂说一起,了解这段关于勇气和担当的尘封往事。

王延周是山东日照人,192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家。因为家里条件差,他15岁就辍学去青岛做学徒了。 一开始,王延周对自己的人生也没什么大的追求,就想好好攒点钱,再自己做点小生意,以便以后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谁知,16岁那年王延周回老家过年,一个重要人物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一生,此人正是:堂兄王延德。堂兄也是回来过年的,他穿着一身军装。后来的很多天,王延周一直在羡慕堂兄身上穿的那身衣服:又笔挺、又气派。

就因为羡慕堂兄这帅气的装扮,王延周便动了参军的想法。堂兄当然很支持他,便用自己的关系,把王延周送去了国民革命军第29军的军事训练团。

王延周运气很好,军训团当时的团长,正是大名鼎鼎的佟麟阁将军,当时他也是29军副军长。要强调一点,佟麟阁将军是国军部队里少见的血性男儿,他从未把枪口对准过自己人。

抗日战争时期,佟将军曾对部下说: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跟着这样的团长,王延周虽未得他亲自指导,却也立下了一生为国之志。

1937年7月28日,日军总攻北平,佟将军率部浴血奋战,被机枪射中腿部。部下劝他快撤,他坚决不肯,最后因头部受伤壮烈殉国。他死后,身在延安的毛主席给予了他高度评价。

这一战,年仅17岁的王延周也参加了。这是他第一次摸枪,晚年时他仍记得那日战场上的情形:

数架日军飞机在空中盘旋,他们不断低空投弹、扫射,我们一点儿办法都没有。3道防线全部溃乱,军训团基本上都是学生兵,很多都是头一回上战场,一个个吓得慌了神,哭的喊的都有,断肠断臂到处都是。打到最后,团里仅剩下三分之一人了,后来队长说:我们就解散,大家各寻活路去吧。

当时,王延周左腿负伤。他找来两根树枝,硬是自己从腿里挖出了子弹。疼,锥心的疼,但疼过后,看着同胞尸横遍野,听着一声声痛苦地惨叫,想起佟将军之死,从此王延周跟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空军不共戴天。

带着仇恨,1938年夏天,18岁的王延周报考了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并在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航空学校。而后又因表现优异,被送到了美国进行更系统的训练。

在任何年代,要做一个优秀的飞行员都是不容易的。当时,王延周的很多同学都是家境不错的爱国青年,像他这样从农村出来、文化水平不高的极少。为了能跟上大家,王延周勤学苦练,他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这时候学会的。

1943年春天,王延周毕业。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很多,如果留在美国任教,就能拿高薪,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这似乎是一条很好的路。但王延周选择了回国,“我要在天上跟日本人好好地较量一次”,这是王延周当时的想法。

回国后,王延周被分配到中美空军混合团,这是一个王牌飞行队。1944年6月,他终于迎来了在空中痛击日本人的机会。

6月1日,王延周驾驶着一架P-40N战斗机,对日军实施轰炸任务。任务圆满完成后,他发现飞机的引擎突然停转。这可怎么办?

眼看战友们都已驾机返航,他一个人留在敌区上空,显然是很危险的。王延周迅速检查仪表,并保持滑翔高度,准备找机会迫降。最后,他发现原来是左油箱油量耗尽了,便转换油箱,准备尽快离去。

正在这时,王延周发现前方出现了一个小黑点,他判断这是一架没有什么反击能力的日军大型运输机。冤家路窄,哪怕会引来敌人战机的围攻,王延周也不打算放过它。于是,他迅速飞到敌机右后方,火力全开,用18发子弹击中敌机油箱。

后来,王延周才知道,这次他击中的运输机上不但有日军重要物资,还有7名军官和随行人员。这一次,真是打得痛快!为此,团里还给王延周记了一次一等功。

此后,王延周的飞行人生就“开了挂”。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击落了4架日本战斗机,其中包括1架最新的东条战斗机。当年,日本人曾在外吹嘘,称他们的东条战斗机是“空中霸王”,是战无不胜的,结果还是一样被王延周击落。自此,王延周就成了国军最牛的王牌飞行员之一。

名气越来越大,也越打越顺手,对任何20多岁的有志青年来说,都应该是件高兴的事。但越接近高层,王延周就越发觉得失望。

穷苦人家出身的王延周,很清楚日寇铁蹄下的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但当时的空军高层,却每天舞会照开、美酒照喝,中饱私囊者、摆长官架子者更是数不甚数。整个部队内部,像佟麟阁将军一样的人太少太少了。

这一切,都让王延周深恶痛绝。特别日本人投降后,国军不顺应民意,将枪口对准自己人,更让王延周心灰意冷。该怎么办?那段时间,王延周每天都在思考。

命运,终究还是给了王延周一条光明的出路。

1946年4月的一个下午,王延周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飞行。

这天,他受命驾机从徐州飞往济南。他起飞时,天气都还比较正常,飞行也没什么难度。但到3点钟左右时,天气突变,一阵阵狂风吹来。王延周技术再高,也无法再继续飞了。没办法,他只能紧急迫降。

王延周很清楚,他当时所在的位置是河北的一个解放区。不降落,他将机毁人亡;降落,他也一样担心。毕竟,长官们曾告诉过他:飞行员如若落到共区,飞运输机的要被打百棍,飞战斗机的要被活剥皮。

王延周是开战斗机的,属于要被“活剥皮”的那一种。

但当时,王延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拉下操纵杆,降落了。此时,他眼前是一片麦田。不一会儿,一群解放区军民就发现了他。王延周吓坏了,以为自己这下准没命了。

谁知军民们一听说,他以前是打落过日本人的飞行员,一个个都热情地欢迎他。他们不但没有为难他,还把他安排到一户村民家休息。解放区的军民们在处理这件事上,是很明智的。他们深知国军特务要是想潜入,绝不会这样开飞机大张旗鼓地来。

接下来几天的所见所闻,让王延周感到欣喜。这里没有美酒牛排,却有老百姓亲手给战士们烙的大饼;没有摆架子的长官,只有和战士们同吃、同住的上级同志。这一切,都是王延周想要的。很快,王延周就跟军民们打成了一片。他的脸上,也渐现久违的笑容。

正当王延周的思想渐渐转变时,他的国军长官们则在四处找他。王延周毕竟是王牌飞行员,国民党怎么可能拱手相让。于是,他们命王延周的堂兄王延德,直接找到周恩来,要求放人!

当时,周恩来正在南京谈判,他并没有见过王延周。但他还是专门找人打听了一下王延周的情况,知道了这是个有爱国热情的小伙子。因此,从内心上来说周恩来是想留下王延周的。但他也很清楚,这事还得看人家自己的想法,不能勉强。

于是,周恩来回复王延德:“他是自己飞过去的,谈不到放不放,不过我可以发个电报!”

接着,周恩来给河北方面发了封电报,上写8个大字:

走者欢送,留者欢迎!

不得不说,周总理当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领导人。就当时我军的情况来说,像王延周这样的人才是非常宝贵的。能作出这样的安排,周总理的气度令人赞叹。

这话很快就传到了王延周耳朵里,河北解放军的领导也第一时间找他谈话,告诉他:“你走,我们送你;你留下,从此就是我们的同志。”王延周感动不已,当即表示:“我要留下来!”

就这样,王延周便留在了解放区,并得到重用,先后在牡丹江航校、将校大队任职。为了让他的工作更好开展,上级还专门把他列入了驾机起义的人员名单里。这一安排,更是让王延周石感到暖心。毕竟他很清楚,自己其实是落入我军阵地,算是被俘虏的。

为了回报这份恩情,王延周参与培养了我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当时我军飞行员的整体水平都不高,就跟当年王延周刚参军时一样。为了让他们更快成长,王延周经常会以自己的真实经历教学,比如:当年他8次穿越“驼峰航线”的经历。

所谓“驼峰航线”,其实是抗战时中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中方开辟的一条空中航线。驼峰是喜马拉雅的一部分,因为山高、气流变化大、没有航图,飞行环境极为恶劣。因此,它也被称为“死亡航线”。据统计,仅二战期间,就有1600多名飞行员在这条航线上牺牲。

当年,能顺利穿越“驼峰航线”的中国飞行员非常少,王延周就是其中一个。为了运送抗日物资,他曾8次挑战,并顺利完成任务。有了许多像王延周这样的教官,我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的水平自然过硬。

1949年新中国成立,王延周被编入开国大典飞行编队。当天,飞行队仅17架飞机在天安门上空飞行,王延周是其中一架飞机的驾驶员。

那是他一生最高兴的日子,晚年接受记者采访的他谈到这一天,仍高兴得像个孩子。他说:那可是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啊……

参加开国大典时,王延周才29岁,而属于他的传奇并未结束。1951年,他随部队进入了朝鲜战场。这一次,他又立二等功,击落和击伤美军F-86战机各一架。

说起这次经历,那叫一个惊险。

当天,他和战友们的任务是驾机掩护轰炸机出击。他们刚升空不久,一群美国的F-86战机就冲了过来。F-86是当时美军的王牌机型,速度快、攻击能力强。两队拼下来,仅一个回合我军就失去了两架僚机。

战友就在眼前牺牲,王延周气坏了。他找准位置,直奔敌机而去,准备跟他们拼命。他先是给轰炸机解了围,而后又趁一架敌机转弯之际,果断发射炮弹,敌机直接被击落。

这次立功后,王延周名气更大了。毕竟在中国军史上同时击落过日军和美军飞机的飞行员仅两人,王延周是其中一人,还有一人叫邢海帆。有意思的是,他们俩是老相识了。开国大典阅兵时,邢海帆是第一个驾机飞越天安门的人,王延周当时被分在第二分队。

从朝鲜归来后,王延周受到了重用,先后在东北航校、国家体委航空部工作。期间,他对各种新式机型的掌握能力,被波兰专家尤拉称为“奇迹”。

遗憾的是,在1957年的反右中,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王延周被判入狱,妻子也因此跟他离了。1961年,出狱后的他回到老家孙家村务农。

英雄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们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在村里,几乎没有人知道王延周的那些光辉过往。多数人只知道他打过仗,并通过言行判断他读过书。

村里的干部们很欣赏他,便安排他一边种地,一边在夜校教书。本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如今回到村里了,王延周一心想给大伙办实事。于是,除了在夜校给村里人扫盲,村里的发动机、抽水机、拖拉机坏了,也都是他去修。很快,他就成了最受大家欢迎的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1983年县领导夏良柏到村里考察,村干部们会让他出来接待。毕竟,63岁的他是村里的“大红人”。也就幸亏当天,一向节约的王延周还穿着当年部队发的那件旧裤子,才让夏良柏注意到他。

此事惊动解放军空军后,他的身份很快得到了证实。加在他身上的那些莫须有罪名,也都被查清了。此后,他享受离休人员待遇。2004年,他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飞跃历史的天空》。

2005年9月,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王延周作为一名空军代表,和很多老英雄一起,被请进了人民大会堂。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王老过得仍然很充实。他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讲当年打仗的事,讲到过去牺牲的战友,他仍会落泪。而每当天空传来飞机飞过的声音时,他总会抬起头看,他会对孩子们说:“现在的飞机和我当时开得很不一样了,好啊……”

2012年4月30日,王延周在北京离世。临终前,他告诉儿子:丧事一切从俭。如今,王延周已经成了村里的骄傲,村里的老人还时不时告诉孩子们:以前在咱们村种地的王老汉,其实是个了不起的人……

老兵不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