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伤寒论》讲义,第07讲:桂枝汤证1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症,有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原文]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作者]张仲景[出自]<伤 ...
-
伤寒论讲义辨太阴少阴病脉证并治重点内容思维导图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 79.太阳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273)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 80.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 ...
-
《伤寒论》中麻黄汤,桂枝汤证刚开始是表证...
<伤寒论>中麻黄汤,桂枝汤证刚开始是表证,即在太阳,其症状类似西医学中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然后既发咽部细菌感染,传入少阳,寒邪开始化热,由少阳传入阳明,寒邪就彻底化为温热. 四合汤中用荆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16)
厥阴主要谈的就是肝,附属的就是心包.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所以看到厥阴证, 手足四逆的时候,心脏一定衰弱了,因为心血不足,肝又不受血了,病从太阴进入少阴,到了少阴没有好,所有的病毒会进入厥阴,这是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14)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为少阴二脏. 心脏有一条大动脉出来,一条大静脉血管回来心脏, 从心脏到肾脏血脉是相交的,心和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有一天脾脏有问题,太阴先受病,太阴病没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12)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少阳就是所谓的「神经.血脉」,凡是不列入脏腑的,沟通脏腑之间的油网络,都是「少阳」包括西医讲的淋巴系统,如何从外症或摸脉知道病邪停在少阳,如何判断及检查?就是此少阳篇要介绍的. 病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13)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太阴叫做「始阴」,少阴是「阴之中」,厥阴是「阴之尽」,阴的尽头,刚开始进到少阴,到了厥阴还没治好就危险了,中医就是想尽办法让三阴不受邪,刚开始都是太阴,所以张仲景开处方的时候,不管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11)
(259)「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渴,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故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10)
(239)「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愦愦及谵语,若加烧针,必怵惕烦燥不得眠:若下之,则腹如故,小便难也. 脉浮而紧,代表的是有表证,表寒,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9)
(212)「阳明病」,发热,面含赤色,不可攻之.攻之,小便不 利者,必发黄也. 阳明证本来就是攻下治疗的,从二二〇开始,阳明证有四种症状不能攻下: (220)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就是呕多 ...
-
倪海厦伤寒论讲义: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8)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人体内从胃一直到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胃旁边的脾脏,脾脏有一个血管到胃的下方, 胃下方的甜肉,中医叫做「膵肉」,就是西医的胰脏,中医的观念认为胰脏是「脾之大络」, 「脾之大络」会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