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太岁纪年与干支纪年
相关推荐
-
岁星纪年法
天文学名词.利用木星的位置记录年序的方法.古人观测到约经十二年之后,木星又会在同一星区出现,于是把天赤道和黄道带均分十二等分,使冬至点正处于一"分"的正中间,这一"分&q ...
-
说太岁(易学与天文学漫谈)
说太岁 原创 黄黎星 乾坤大义黄黎星博士的易学天地 太岁一说,由来久矣!而至今仍于年末岁首时,为许多人所关切乃至热议.今天,在下为群友诸君讲一讲"太岁"古代天文历法之来历,太岁在数 ...
-
岁星纪年[岁星纪年]
岁星实际约11.86年运行一周.过80多年 ,岁星实际位置将超过理想计算位置一次.有说法认为木星约12年运行一周天,岁星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木星,根据木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用来纪年的方法,叫岁星纪年 ...
-
《资治通鉴》我只读了一句,就被震撼了,几...
<资治通鉴>我只读了一句,就被震撼了,几乎心脏都骤停了. 这句话便是:"起著(chú)雍摄提格,尽玄黓(yì)困敦." 从字面上看,估计很多人连大概的意思都猜不出来.因 ...
-
岁星、太岁纪年法
岁星纪年法:古代人把周天分为12分,称为12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十二次的名称:星纪.元枵.娵訾.降屡.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木星因此称为岁星,这种纪年法被称为岁星纪年法.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干支纪月
古人以黄道十二辰与十二月相配,称作月建.建,过去指北斗当中的星名. <汉书·律历志>:"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 <礼·月令>: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干支纪日与纪时
干支纪日至少在商朝就已出现,现存甲骨文有大量记载.目前我国连续不间断且无错乱使用干支纪日的记录,是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有2600多年的历史.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干支释义
<说文>十干释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空为甲,甲象人头.凡甲之属皆从甲." 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
一.释义 (一)名词解释 气候,是指节气和候应各取一字组成的概括天气状况的名词.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节气和物候互相参照的完整记 ...
-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十二次与岁星纪年
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和四时节气的变化,把黄道.赤道带天区自西向东划为十二等分,叫做十二次.次是"星之躔舍"的意思.躔是运行,舍是停留,大意是指天体运行的轨迹.<礼记· ...
-
学易一定要知道的历法基础知识 ,兼论古时一日分界
一个有趣问题,据<史记>.<汉书>记载,刘邦本叫刘季,从小无赖懒散.游手好闲,不从事农业生产.他的父亲都看不起他,经常拿老二刘仲跟他比,请问刘邦排行第几? 一.先说一年四季之孟 ...
-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七政
"天文"一词,在我国古籍中很早就已出现. <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易系辞传>:& ...
-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太微垣与天市垣
[太微垣] 太微垣是三垣之上垣,是天子之庭,天宫的官署所在,共有二十个星座. <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太微,三光之廷.<集解>:"孟康曰 :' ...
-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四象
古人认为恒星虽然"东升西落",但彼此之间的位置是恒久不变的,它们在天球上所构成的星图就没有变化.于是经过长期观测,选择天球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恒星作为坐标,观测日.月.五星的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