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干支纪月

(0)

相关推荐

  •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到底指的是什么

    是十天干,天干的文字来源于古人对万物的规律总结,具体如下: 甲,万物甲生(出生) 乙,万物乙长(生长) 丙,万物丙然(光耀) 丁,万物丁壮(强壮) 戊,万物戊盛(茂盛) 己,万物己曲(弯曲) 庚,万物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干支纪日与纪时

    干支纪日至少在商朝就已出现,现存甲骨文有大量记载.目前我国连续不间断且无错乱使用干支纪日的记录,是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有2600多年的历史.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干支释义

    <说文>十干释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一曰人头空为甲,甲象人头.凡甲之属皆从甲." 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强,其出乙乙也.与&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太岁纪年与干支纪年

    木星在黄道附近天空自西向东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经过十二次中的一个星次.因此,木星又被称为岁星,而据木星经过的星次用以纪年的方法被称为岁星纪年. 由于木星是自西向东逆时针旋转,而十二辰(支)的运行是自 ...

  • 古代历法基础知识——二十四节气

    一.释义 (一)名词解释 气候,是指节气和候应各取一字组成的概括天气状况的名词.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节气和物候互相参照的完整记 ...

  • 古代历法基识-干支纪月

    古人以黄道十二辰与十二月相配,称作月建.建,过去指北斗当中的星名.<汉书·律历志>:"辰者,日月之会而建所指也."<礼·月令>:"仲春之月,旦建星 ...

  •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十二次与岁星纪年

    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和四时节气的变化,把黄道.赤道带天区自西向东划为十二等分,叫做十二次.次是"星之躔舍"的意思.躔是运行,舍是停留,大意是指天体运行的轨迹.<礼记· ...

  • 学易一定要知道的历法基础知识 ,兼论古时一日分界

    一个有趣问题,据<史记>.<汉书>记载,刘邦本叫刘季,从小无赖懒散.游手好闲,不从事农业生产.他的父亲都看不起他,经常拿老二刘仲跟他比,请问刘邦排行第几? 一.先说一年四季之孟 ...

  •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七政

            "天文"一词,在我国古籍中很早就已出现.       <易·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易系辞传>:& ...

  •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太微垣与天市垣

    [太微垣] 太微垣是三垣之上垣,是天子之庭,天宫的官署所在,共有二十个星座. <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太微,三光之廷.<集解>:"孟康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