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上)
相关推荐
-
朱元璋为何不再让李善长当中书省丞相?
朱元璋率军渡江后,尤其是攻占金陵后,很多儒士相继归附,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宋濂.朱升等人,但李善长始终是朱元璋管理团队中地位最高的文臣, 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称 ...
-
朱元璋问大臣谁能当丞相,刘伯温说出三个人后,为何却全都惨死?
自古皇帝跟大臣的权力之争屡见不鲜. 朱元璋建立王朝后,中书省分置左右丞相.从洪武元年到洪武13年,共有5位丞相任职.那一年,朱元璋收拾了众多大臣,其中不乏有开国之功的将臣,当时的太子朱标认为朱元璋手段 ...
-
朱元璋杀掉刘伯温目的是什么?神机妙算的刘伯温至死也没想明白
刘基,字伯温,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是明朝开国元勋,他精通经史.通晓天文.熟读兵法.在中国民间更是把刘伯温传的是神乎其神:"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不仅是一位政治家, ...
-
明朝首次朝廷内斗——刘基缘何败于李善长?
话说朱元璋干掉陈友谅.张士诚并收拾妥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开始着手恢复生产与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朝廷上下,一片欢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其时,明朝朝廷内部的矛盾开始激烈,大 ...
-
屡出奇策的刘伯温,为何被朱元璋压着打,连命都没保住?
胡赛萌/文 前有丞相诸葛亮,后有军师刘伯温.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是一位神机妙算,有鬼神不测之机的高人.奇人和神人,他曾撰写<烧饼歌>,向朱元璋暗示明朝之后所发生的事,甚至预言了靖难之役和 ...
-
失败的刘伯温
先说杨宪吧,他是朱元璋的特务头子. 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掌管浙江,杨宪被朱元璋安排为李文忠的随从,没想到,这个随从直接受朱元璋的命令,随时报告李文忠的动向,杨宪告了李文忠五个手下的密状,结果,其中两人被 ...
-
“半仙”刘伯温既然那么神,为何结局那么惨?
本 文 约 441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在民间传统故事里,刘伯温是和张良.诸葛亮齐名的智者,在朱元璋创立明朝中起了极大的作用,随后功成身退.归隐田园.但是,最终遭到猜忌,被朱元璋或胡惟 ...
-
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中)
骄兵必败,政治场上也是同样道理,但骄纵的杨宪似乎并未感到危险的降临,此时春风得意的他的政治嗅觉已经有些迟钝了.不过,李善长先前确实得罪过杨宪,故而杨宪才更是与之针锋相对. <国初事迹>记载 ...
-
历史故事——胡惟庸朋党案(下)
李善长因病辞官后,朱元璋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但太祖朱元璋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洪武十年(1377年),汪广 ...
-
有关明初“胡惟庸”党案帮乱被造假之因和果
1381年江西填湖广是因为1371年对陈理他们反叛进行的"调北征南"行动中楚地(湖北湖南交界之广大地区),人员损失惨重--而于1373年楚地陈理失败后由广西顺利回到了应天府为相的周 ...
-
朱元璋为何要编故事把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诛灭九族?
公元1380年即洪武十三年,朱元璋杀胡党.废掉有着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大事件.设计了胡惟庸的朱元璋,本来是从"结党营私"下手,但杀了胡惟庸后,深感意犹未尽,于 ...
-
朱元璋假借胡惟庸案,处死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退休后除了在家养病,还会时不时的教育下年轻后辈,教他们如何去做好一个臣子. 朱元璋内心也是非常过意不去的,毕竟是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大功臣,所以在洪武九年的时候,朱元璋把自己的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 ...
-
失去朱元璋信任的李善长、陆仲亨等人在胡惟庸案十年后被问罪
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月初二,御史中丞涂节告发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等人谋反,胡惟庸案爆发. 有人揭发李善长.陆仲亨等人与此案有牵连,正月初六,群臣请诛李善长.陆仲亨等人,朱元璋 ...
-
大明王朝之谜--胡惟庸案、蓝玉案详解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京城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案,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杀,屠灭三族,前后因这一案件被株连的多达三万余人.然而仅过去十多年,胡惟庸案的一挥盎刮瓷⒕.忠患齑蟀阜⑸耍焦蘸盏拿队褚惨 ...
-
胡惟庸案[胡惟庸案]
明初的丞相擅权不行,尸位素餐也不行,放权.抓权均无好下场.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存在实际上已深为反感,他不能容忍相权过大,绝不希望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臣存在,废相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胡惟庸的独断专行,使相权 ...
-
明史 |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
案件导读 胡惟庸案又称胡党之狱,简称胡狱.除掉胡惟庸后,朱元璋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其子朱棣另设殿阁大学士供皇帝做为顾问,朱元璋结束了中国的丞相制度,加强了专制皇权. 洪武十三年(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