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三)

(0)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汤(太阳中风)

    桂枝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 ...

  • 新本伤寒杂病论(五)

    辨伤寒太阳病脉症并治第五 仲景学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07年4月8日 12时24分 太阳病,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桂枝三 ...

  • 经方:葛根加半夏汤(太阳表证又下痢、呕吐)

    葛根加半夏汤 [原文]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 ...

  • 【《康治本伤寒论》65条文】

    一.康治本伤寒论的来历<康治本伤寒论>原系唐人手抄卷子本,卷末有"唐贞元(乙)酉岁写之"字样.全书一卷,仅存六十五条,五十方,乃<伤寒论>之古传本. 此本于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27)两感

    两感 82 两感  一日太阳少阴病, 头痛口干渴而烦. 二日阳明太阴病, 满不欲食身热谵. 三日少阳厥阴病, 耳聋囊缩厥逆寒, 水浆不入神昏冒, 六日气尽命难全. [注]两感者,脏腑表里同病也.一日, ...

  • 蔡长福:解读《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阳明病节选)

    膀胱经散出来的热量,人一不怕苦,二不怕冷,这个人活的自在潇洒,吃什么都香,喘气都觉的心里舒服. 放屁多不是个好事,多了是大病. 这个屁是怎么来的,就是感冒没治好,误治了.伤寒论开篇就讲太阳病,&quo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四)

    方名: 麻黄汤 大青龙汤 越婢汤 越婢加附子汤 越婢加半夏汤 方歌: 麻黄麻桂甘草杏,加膏姜枣大青龙. 越婢大青减桂杏,加附加半风水清. 方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五)

    方名: 麻黄加术汤 三拗汤 麻杏石甘汤 方歌 麻黄加术风湿痛,三拗去桂喘风寒. 加膏麻杏石甘汤,外寒内热喘收功. 方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炙甘草一两.杏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六)

    方名: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方歌 麻黄细辛附子汤,减辛加草甘草汤. 两感太阳少阴证,能发表水里寒凉. 方剂 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麻黄二两(去节).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七)

    方名: 小青龙汤 附子汤 真武汤 方歌 桂芍干姜辛半味,麻黄甘草小青龙. 附子术附参芍苓,真武无参有姜生. 方剂 小青龙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三两 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干姜三两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八)

    方名: 干姜附子汤 白通汤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理中汤 桂枝人参汤 附子理中汤 治中汤 方歌 姜附加葱白通剂,更加尿胆治格阳. 加草四逆葱通脉,加参茯苓四逆方. 理中参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九)

    方名: 五苓散 春泽汤 五苓甘露饮 苍附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 胃苓汤 方歌 五苓停水尿不利,內蓄膀胱外太阳. 二苓泽术桂分用,虚渴加参春泽汤. 甘露寒水膏滑入,苍附内寒附子苍. 茵陈发黄小便涩,食泻合胃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十)

    方名: 栀子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 栀子干姜汤 栀子厚朴汤 方歌 栀豉加草加生姜,枳实栀豉加大黄, 去豉栀子干姜入,枳朴栀子厚朴汤. 方剂 栀子豉汤.栀子甘 ...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十一)

    方名: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栀子柏皮汤 茵陈蒿汤 方歌 麻黄连轺赤小豆,梓皮杏草枣生姜. 栀子柏皮茵陈草,茵陈蒿汤茵栀黄. 方剂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伤寒论>:麻黄二两(去节) 甘温连轺二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