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九七:张仲景在桂枝汤里面要用甘草,因为甘草可以解百毒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三)
伤寒论第88 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 原文解释:平素常常出汗的人,再用发汗方法,就会发生心神恍惚.慌乱不宁,小便以后尿道疼痛等变症,可治以禹余粮丸. 本来汗多,津液不足,再 ...
-
UC头条:绿豆和此物一起煮, 健脾和胃, 湿气没了, 大肚腩也没了
夏天,你会怎么解暑? 孩子们爱嗦冰淇淋,一天一支也不嫌多,其实,他们嗦冰淇淋哪里是为了解暑,不过是解解馋.大人们,尤其是妈妈辈.奶奶辈的,她们常常会煮一锅绿豆汤,放凉了,口渴的时候来一口,解渴,散暑热 ...
-
4910.昭君怨·肠胃第一方——半夏泻心汤
风纵寒征难控.庭闭门开受冻.阵阵往来风,语嗡嗡. 口吐肠鸣腹胀.水溢毒侵胃创.半夏入衷肠.泻心慌. 附:黄帝内经云,肾是先天之本,脾胃乃后天之本.把中焦的脾胃固好,能够吃得下睡得香,身体自然会好.足阳 ...
-
经方:白虎加人参汤(燥渴)
白虎加人参汤[原文]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三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者] 张仲景[出自] <伤寒论>[伤寒金匮]伤寒论 ...
-
三、张仲景治疗心下悸的好方茯苓甘草汤
2017.08.25 <伤寒论>指出,水停在胃的特征是"心下悸",心下是指胃,悸,就是悸动不安.心下悸就是胃里悸动不安,有嘈杂的感觉,临床经常见到这类水饮型的胃病,患者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九七:张仲景在桂枝汤里面要用甘草,因为甘草可以解百毒
7月29日 九七: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 必吐蛔,不会这么快的,而是人身上有虫的时候,有虫的人大多胃中寒,胃里面寒冷的人虫才会生. 这虫的体温跟人的体温一起动,如果体温很冷的是时候,虫.虫 ...
-
伤寒论条辨 八卷 方有执著 陈友恭较
伤寒论条辨 八卷 方有执著 陈友恭较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七)
伤寒论第81条辨: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什么叫旧微溏?就是病人平素大便都有一点点溏薄的意思. [原文解释]:凡是使用栀子豉汤,若平素病人大便稀溏的,应禁止使用. 这个病人本来常常下 ...
-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6-8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八.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一二七:太阳病应该是汗解的,如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来解
9月4日 一二七:「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 太阳病应该是汗解的,如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来解. 过去取汗的方法很多,因为拿不到药,所以用火烤来得汗,一烤的时 ...
-
倪海厦《伤寒论》条辨八七:在胸闷、胸痛、胸满的时候,张仲景一律去白芍用枳实
7月19日 八七:「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此条和七一: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作比较,厚朴可以宽肠,生姜.半夏.甘草.人参都能健脾整胃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五
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一
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因为病在阳,六天足尽,到第七天的中午,事实是足六天,就是巳时到未时,中午的时候解掉. 所以开给病人处方的时候,如果是太阳病,晚上九点吃药下去,十点的时候, ...
-
倪海厦《伤寒论》文字稿:条辨十
十:「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 太阳病,有时候传阳明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