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法 │ 悲则气消,扶正需妙招!

-----
-----

供稿来自于

传艾书院讲师 单娜

1
前些日子,朋友圈都在晒“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难道秋天的奶茶有不一样的味道吗?我想还是人们在想方设法让自己开心起来,无论是一杯奶茶,还是一道美味,总可以让我们在“冷清”的秋季恢复一些元气,少一些悲秋思绪。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纵观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长河,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关于秋天的诗词都是悲凉之声。
秋季万木凋零,人也比较容易触景生情,因此容易出现伤感情绪。从生理学角度来讲,“悲秋”情绪的产生,与人体的内在变化是直接相关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
2
正向积极的情绪能够滋养我们的生命。那么在瑟瑟秋风中,如何能保持元气满满、身心温暖愉悦?
今天就分享一个不用“续杯”奶茶,照样能在萧瑟的秋风中get好心情的方法---艾灸。
古人把“艾”与“愛”同音。“愛”中有一个“心”字,每个人都有一颗心,这颗鲜活的心一刻不停的跳动,时时刻刻滋养我们的生命。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就如乌云蔽日,但是太阳依旧放光,不信我们穿过云层,就可以看到阳光普照。我们用小小艾草来拨云见日,让自己的心重回阳光般的怀抱。
在调理方面,以疏通肝气为主。为什么要选择肝呢?在生理功能上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尤其肝可以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又叫做七情)。
人的情志活动主要由心神主宰,并且与肝的疏泄功能存在密切关系,所以肝可以辅助心神进行精神活动。正常的情志活动有赖于正常的气机运动,肝能调节人体的气机运动,所以肝能调节人的精神情志。
我们常常听到“魂不守舍”“魂牵梦绕”“吓得魂飞魄散”等词语,这里的魂主要有注意力、潜意识、谋虑判断等意思,并且与睡眠有关。中医认为“肝主藏血”,肝能保持我们的精神舒畅,被认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就像“魂不守舍”的“舍”为房子,谁的房子呢?魂的房子,肝血虚,房子就有问题,所以魄会不安,出现注意力难于集中、多梦、说梦话,甚至梦游等问题。
3

在穴位选择上,可以选合谷穴,膻中穴、内关穴,太冲穴。

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大肠经的原穴。
膻中穴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膻中穴为心包募穴,募穴是募集的意思,脏腑气机集聚在胸腹部的穴位,五脏六腑各有一个募穴,通过募穴的刺激,可以通调脏腑。
《内经》上说,膻中者,喜乐出焉。上焦实证之人点按膻中穴会有疼痛之感。膻中为八会穴之气会——气会膻中,为宗气之所聚也。
内关穴

在前臂掌面,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八脉交会穴。

太冲穴
在脚背上,足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为肝经的腧穴和原穴,具有调理气血,平肝熄风的作用。
《灵枢》指出“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所以肝经的原穴——太冲,治疗肝经病变。
在扶阳灸法中,出镜率非常高的操作手法为“开四关”。太冲、合谷为四关穴,因其两穴位于手足两侧相同的位置,就好像镇守边关的将士,故名四关,四穴合用叫“开四关”,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
有“艾”常伴身边,心中自有发光的“小太阳”,不用“续杯”奶茶,也能在秋天里元气满满、豁达自在。
备注

扶阳灸法系列内容,一则来自临床调理经验分享,一则来自学员提问的过程,扶阳灸的临床运用解答,旨在希望通过扶阳灸法的系列学习过程中,带给您中医的辨证分析思路,学会扶阳灸的配穴理论,所涉及配穴仅作为学习参考!

带您进入有爱的健康生活方式
(0)

相关推荐

  • 传说中的“不老穴”

    关元穴又称为下丹田,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蓄积之处. 关元穴 中医认为,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交会穴,有"不老穴"之称,且具有强壮作用.对于男科保健,关元穴是首要 ...

  • 收元气、保卫气、补阴津,用好此三穴!

    很多人畏寒怕冷.体虚易感,又口干舌燥.身体乏力.失眠烦躁......这往往是因为身体元气不足.卫气不够.阴津不足造成的.养生除了要陪补元气外,补阴津也很重要.   收元气:关元穴 关元穴,为任脉腧穴, ...

  • 扶阳灸法 | 灸调中风后遗症---从半身不遂到能站立行走

    ----- ----- 案例提供来自于 范长伟灸草堂广州店灸师  赵腾飞 脑卒中即"中风"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风占据我国国民死因首位,因其病死率.致残率 ...

  • 扶阳灸法|这样竟治愈了父亲的耳鸣问题!

    ----- ----- 案例提供来自于 灸匠人 王卉 引言 我一直视艾灸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到书院学习艾灸也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终于成为了书院 ...

  • 扶阳灸法 | 因何而痒,如何止痒

    ----- ----- 供稿来自 传艾书院讲师 孙大为 前两天有位学员在群里提问: 一位客人主要问题是腘窝处发痒,艾灸后不痒了,但灸后几天一直感觉有阵阵热浪在小腿处涌动,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现象其实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辽金元

    扩展阅读 "金元医学"在短短一百多年间,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始终贯穿着"开拓"."创新"."争鸣"这样一种新的医学风尚, ...

  • 扶阳灸法-历史篇|灸法的历史源流——两宋

    扩展阅读 1 悠悠历史流转,光阴进入宋代,宋朝重文治,文化事业发达,造纸业兴盛,雕板和印刷有了飞跃式的革新和发展,当时官修多种书籍规模很大,包括医学书籍的整理和编撰. 宋王朝对医学事业较历代尤为重视,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晋唐

    今天给大家介绍晋唐时期灸法的历史源流. 两晋至唐,中医名家辈出,医学专著层出不穷,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其中灸法的历史记述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面让我们来一一领略. 1 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两汉

    扩展阅读 我们接着来学习两汉时期灸法的历史源流. 自汉以来中医的历史论述渐渐丰富起来,医家著作开始变得详尽具体,灸法的论述也越来越多. 1 淳于意,汉代人,曾任齐国太仓长,后世人尊称为"仓公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先秦

    灸法的历史源流 01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先秦时代:先秦时代是指秦以前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医学医疗文字多数记录在各种神话传说.民间民歌.历史文献中,至<黄帝内经>的出现进行了综合性的总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明清

    扩展阅读 01 明清人的继承与发明 明清针灸学在宋金元针灸理论有较大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阶段:灸疗方面,由艾炷灸发展为使用艾卷的温热灸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集大成的针灸著作.书中内容多数是摘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