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相关推荐
-
经方应用之茯苓甘草汤医案|甘草|桂枝|茯苓甘草汤|室上性心动过速|生姜|心下悸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导读 伤寒发汗后,脾胃阳虚,水停心下,上逆于心则心悸:胸阳被阻,则阳气不能通达敷布,则四肢冷:水饮停于中焦,水津尚能敷布,故口不渴:舌苔脉象亦均为水寒之象. 点击 ...
-
习惯性下利,心痞胃胀,失眠——生姜泻心汤
26常习性下痢--朱木通医案 生姜(应是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用治狐惑,狐惑相当于今日之神经衰弱,前条(44例)的治例就是.在<伤寒论>即为下痢或呕吐的治剂,与半夏泻心汤. ...
-
生姜泻心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
浏览:964编辑:天鱼 来源:养生之家 发表时间:2019-08-16 20:18:25 养生之家导读:生姜泻心汤和中降逆,散水消痞.下面小编为您介绍生姜泻心汤原文用法用量与原方组成注解. 生 ...
-
经方:真武汤(小便不利,腹痛,四肢沉重疼痛,怕冷)
真武汤 [原文]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朮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按:一般炮附子即可)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欬者,加五味子半斤,细辛一两,干姜一两 ...
-
十九、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原文41
十九.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原文41 [郑论] 按心下有水气,阻其呼吸之气,上触而咳,以致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水气去,而中宫升腾之机,仍 ...
-
《伤寒论》肠胃病神方——生姜泻心汤
图为半夏 24肠鸣下利--易巨荪医案 龙津桥梁女,癸已六月患下利,日十余行,完谷不化,甚似脏寒.医者多用参.术,下利愈甚.夜则齘齿有声,或心烦不得眠.延余诊,察其神色,不甚怠倦,举动如常人,惟胃口稍减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40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或渴 或利或噎 或小便不利少腹满 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那么由上一段的水气,这个 40条继续他又谈到水气.这个与我们头前讲的那个,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与那节有 ...
-
十八、伤寒表不解(即太阳表证,还没有解除。),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食时气逆噎塞)、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原文40
十八.伤寒表不解(即太阳表证,还没有解除.),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食时气逆噎塞).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原文40 [郑论] 按伤寒既称表不解,心下有 ...
-
伤寒、温病心下蓄有水饮作喘者,后世名之为...
伤寒.温病心下蓄有水饮作喘者,后世名之为外感痰喘,此外感中极危险之证也.医者若诊治此等证自逞其私智,无论如何利痰.如何定喘,遇此证之轻者或可幸愈,至遇此证之剧者皆分毫无效.惟投以<伤寒论> ...
-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満,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41、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40.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満,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細辛 麻黃(去節) 桂枝(去皮) 乾薑 芍藥 甘草(炙)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 ...
-
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伤寒:以饮水多,必心下悸
守正学堂 守正学堂 今天 第127条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伤寒论> 承上条蓄水说的. "小便利者",里头也能停水,&quo ...
-
阳微于外而水气结于心下,此为阳微结
伤寒论是一部注重临床的医学经典,通过详尽的症状,看似散漫,实则十分严密地表现了津液在人体的出入及转化,从而建立起六经辨证体系. 在伤寒论146-148条,就展示了伤寒病外证阳气微弱,水气结于心下的一种 ...
-
醉里伤寒医案之五十八:心下不适案
廖X宇,男,18岁. 因胃脘微痛不适一天,伴呕吐数次.经输液治疗无效,于2018年12月27日下午2时许为其爷出诊时顺诊. 患者昨天下午开始感觉心下微痛不适,伴恶心,时而呕吐,进食水后不久就呕吐出 ...
-
二十二、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馀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
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原文212 [郑论] 按既经吐下后不解,延至如见鬼状,循衣摸床,微喘直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