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气郁诊疗思想研究
目的:总结阐述丹溪诊疗气郁的理论思想;发掘其治疗气郁的用方用药规律,推断丹溪在诊疗气郁时的辨证规律和特点,为气郁辨病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和新思路。方法:对朱丹溪的著作进行仔细研读,结合与郁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整理归纳丹溪的气郁诊疗思想;从著作中选取气郁医案中的方药,录入Excel表格,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中的频率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收集到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朱丹溪对气郁理论及其他相关理论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研读著作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文献发现:丹溪的气郁理论在《内经》“郁”“五运之气”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相较《内经》中的气的范围更具体了,丹溪所谓气郁乃狭义的人体内之气的郁滞;丹溪认为气郁的病因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和饮食不节;气郁致病的临床共性有胀满、疼痛、二便不通和发热。对丹溪治疗气郁的135首方剂内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总结出常用药物有:
甘草、陈皮、白术、茯苓、人参、川芎、半夏、当归、白芍、黄芩、香附、生姜、黄连、苍术等;
14种归经为变量对方剂归经进行频率统计时得出方剂归经的频次排名第1、2位的为脾胃经;对方剂进行聚类分析得到10类,发现其主治分别为气滞水停、痰湿阻滞、气血不和、湿热积滞、中焦气虚、热结、热郁于脾、胃肠积滞、风热郁结和气血蕴滞;对主要药物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主要因子8个,分别提示脾虚失运、痰热蕴结、气阻中焦、气滞大肠的病机特点,气郁血癖化热、湿热蕴结之证,湿痰阻肺,痰湿郁脾,风热束表之表证。
结论:归经分析结果表明丹溪辨治气郁时多从脾胃论治;药物功效频率分析、方剂药物聚类和常用药物因子分析结果综合推断丹溪治疗气郁时多从湿、火、虚、痰、瘀五个方面进行辨证且湿热为患居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