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之一——神童

一个技术人才的成长是不容易的,但是,最近在网上忽然崛起了一些“神童”人物,为了保护那些对菌业了解不够者的利益不被这种忽悠所误,特别写下此篇。

我和很多人素未谋面,但如果一个人真的很有水平,我一定会想方设法接触,一则他们是知识库,二则他们也是信息库,三则他们也是鉴定所。我虽然写的文章涉及了很多东西,很大范围,但都从来不写自己不懂的东西,也不把别人的东西说成自己的。另一方面,我也必须大量阅读别人的东西,以充实自己,但老实说,一个人知识是有限的,遇到某些陌生领域的事情,并不能十分的把握判断,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这种外援。

能够成为我的外援,必须具有某些方面很高的专精水平,或者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如果一个我认识的年轻人,或者入行不久的,就号称如何厉害,偏偏我毫无感觉,没有别的可能,只能是如下二者之一:

神童或者神吹!

食用菌产业技术人才为什么成长慢?关键的原因是会犯错,我们知道,正确的路是很窄的,一不小心就会行差踏错,所以我们说食用菌行业是做减法,少犯错才是真正的秘诀。那么为什么食用菌行业那么容易犯错呢?原因是咱们的对手都是不直观的,杂菌等看得见就晚了,菌丝生长速度看得见,强壮度就很不容易判断,是否具有好的品性表现谁都不能通过菌丝看。还有环境的影响,都是潜在的事情,比如热伤害,根本没有办法看出来,只能在有些出问题彻底完蛋的情况下推测没有看得见问题的其实也有很多实际上就有问题了。

所以,要从大量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无法用图片说明的状况下去学习过程的判断和管控,这个是必须要慢慢来的。任何一个菇种,不搞上三五年,都不能奢谈把握,没出大问题只是运气,当然如果是在距离学习地不远做,环境意外相对少的情况下,不出问题的概率还是比较高。

如果不是从原理上搞懂,那么异地技术服务,一定是代价高昂的,老板要倒血霉。食用菌行业,种出某种菇都没有太大难度,但实现商业化种植,是必须考虑藉此盈利的,这个就不能随便玩了。甚至种出一小片看起来很美的东西也不是多么困难,难的是长期、稳定、比较好,这三条,难死多少英雄好汉了!!!

神童们都是些一直混得没名没姓的角色,终于有机会在某处做了一点像样的东西,然后现在手机非常方便,择其优者而拍之,累计起来就是可观的场面了,这个就叫图骗(点击直达),咱们以前也说过。另一方面,神童们其实都是没有一样大宗东西拿得出手的,然后专门挑一些冷门东西说事,不乏好奇者对此兴趣高昂,所以特别容易受骗。

有这么一位神童,我实际上知道他在历史上如何做的几位老板够呛,最近却突然似乎爆发了, 在朋友圈里大做广告,那表述我是自愧弗如的,虽然我其实很清楚他,可能给我做助手我都未必能够录用。因为我还确切的知道,他从未较长期的专注于某一个菇种的深入工作,也就是绝对不可能真正具备作为一个有执行力的技术人才的素质。

但他最近几乎无所不会了,很多菇种,从头到尾,啥都能做,还甚至是把一些根本还没能进入普及的东西都吹出工厂化了,而且是全能的,包括建厂和规划,各种菌种都卖。

哎呦,我的妈,神童加神吹了,有这本事,那得多牛,中国菌业还能放得下吗?我估计神童自己也一定能看见这文章,心照不宣吧,好自为之,不要折腾太过,日后怎么行走江湖啊?

所以我只能告诉大家,警惕啊,神童能靠谱,母猪会上树。

老板们,捂紧钱袋吧,不然,吃草的日子不远了。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