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河“改道”与“复道”之争

(0)

相关推荐

  • 清末济宁阻滞边缘化的现代转型

    内容提要:地处山东西南的济宁,因其在以作为帝国生命线的大运河为动脉的南北交流中的居中位置,一直是中国晚期帝制时代最重要的工商都市和区域中心.在19世纪下半叶,随着漕运的败落.清朝中央集权的式微和东部沿 ...

  • 清末的黄河大改道,竟改掉了大清近百年的国运

    黄河,作为我们的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过虽然黄河有母亲温柔的一面,却也有它狂躁不安的一面,历史的记载中,黄河流域是发生洪灾最多的,每到暴雨季节,便是人们最害怕的时候,一旦发生洪灾,必 ...

  • 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重走聊城四座古城(下)

    □本报记者 张燕 三 出王城遗址向西南行15公里,便是巢陵故城所在地--高新区九州街道徐田村. 这座城的名字,和4000多年前的一位高士有关.他叫巢父,因在树上筑巢居住得名.相传,尧以天下让之,巢父不 ...

  • 陈平民 | 王茂荫与晩清封疆大吏吴棠(徽学研究)

    王茂荫与晩清封疆大吏吴棠   文 / 陈平民 (安徽黄山) 2021.09 如今,人们对王茂荫,算是比较熟悉了,而对吴棠则比较陌生.其实,晚清时期的吴棠,也非常有名,他由七品知县一直晋升至官届二品的四 ...

  • 中国黄河改道史

    黄河的每一次改道,不仅改变了若干个王朝的国运和生死,还影响到今天中国北方省域的划分,以及北方人们的性格地图. 黄河的三次主要改道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炎黄文化的发祥之河,没有太大争议.除却黄河河套平 ...

  • 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

    摘要:黄河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河道几经变徙.但是,先秦时期黄河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改道,而是始终走<汉志>河道.文献中记载的<禹贡>河实际上就是&l ...

  • 1855年黄河改道

    (2010-05-01 12:10:36)分类:以史为鉴1855年黄河改道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 ...

  • 江南园林中的孤例:复道回廊1500米被誉“天下第一廊”,有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罗哲文题词“晚清第一园”

    江南多园林. 江苏省扬州市徐凝门街66号的"何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由清光绪年间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 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 ...

  • 珍贵古籍《清代黄河河工图》

    作者查筠(卒于1898 年 1 月 4 日)系清同治年间捕河通判.清代有许多江河图.河工图.这类图的出现,与清朝治河史直接相关.此图采用形象画法,翔实.细致地绘出了同治年间陕西潼关至山东利津段黄河两岸 ...

  • 传统文化|再解“黄河改道”

    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黄河泛滥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也塑造出中国人愈挫愈勇的品性,孕育出追求天人合一.社会大同的黄河文化--再解"黄河改道" 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

  • 【黄河改道】

    黄河在过去几千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次数就达到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格局都造成重大影响.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发生在1855年,即清朝咸丰五年.那年夏季 ...

  •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全诗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