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黄河改道

(0)

相关推荐

  • 齊齋微书话|谈谈“南长毛,北捻子”的“捻子”

    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书,清末民变中,"南长毛,北捻子","长毛"指的是太平天国,因不留辫子不剃头而得名."捻子"指的是同时期活跃于北方的捻 ...

  • 铜瓦厢的传说

    铜瓦厢的传说 听老人传说,很早的时候黄河从兰阳县一直向东南流到黄海里,自从那一年黄河从铜瓦厢开了口,黄河掉头向东北,流入渤海里,到如今都没有改道. 铜瓦厢先前也不叫铜瓦厢,原来是黄河沿边的一个小码头, ...

  • 清末的黄河大改道,竟改掉了大清近百年的国运

    黄河,作为我们的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不过虽然黄河有母亲温柔的一面,却也有它狂躁不安的一面,历史的记载中,黄河流域是发生洪灾最多的,每到暴雨季节,便是人们最害怕的时候,一旦发生洪灾,必 ...

  •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莲湖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莲湖 红莲湖是在原大寨沟东段基础上兴建起来的.大寨沟,是原郑潢沟,也称猪龙河在县内从索镇到新城的这一段.清朝光绪三十四年时任知县恽毓庚所写的<重浚郑潢沟记碑>记载,郑潢 ...

  • 中国黄河改道史

    黄河的每一次改道,不仅改变了若干个王朝的国运和生死,还影响到今天中国北方省域的划分,以及北方人们的性格地图. 黄河的三次主要改道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炎黄文化的发祥之河,没有太大争议.除却黄河河套平 ...

  • 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

    摘要:黄河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河道几经变徙.但是,先秦时期黄河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改道,而是始终走<汉志>河道.文献中记载的<禹贡>河实际上就是&l ...

  • 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重走聊城四座古城(下)

    □本报记者 张燕 三 出王城遗址向西南行15公里,便是巢陵故城所在地--高新区九州街道徐田村. 这座城的名字,和4000多年前的一位高士有关.他叫巢父,因在树上筑巢居住得名.相传,尧以天下让之,巢父不 ...

  • 清代黄河“改道”与“复道”之争

    咸丰五年(1855)五六月份,连续暴雨致使河南兰阳县(今兰考县)境内的黄河水位迅速抬高.六月十八日(1855.7.31),铜瓦厢堤坝出现坍塌.两日后,黄河在此处决口并由此改道山东入海,这便是数千年黄河 ...

  • 传统文化|再解“黄河改道”

    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黄河泛滥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同时,也塑造出中国人愈挫愈勇的品性,孕育出追求天人合一.社会大同的黄河文化--再解"黄河改道" 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 ...

  • 【黄河改道】

    黄河在过去几千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次数就达到1500多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其中有六次重大改道,对当时及后来的社会格局都造成重大影响.最近的一次黄河大改道发生在1855年,即清朝咸丰五年.那年夏季 ...

  • 《趣话五千年》第50回,庄王观兵问鼎轻重,黄河改道流经曲直

    上回书说完了晋国的那些糟心事儿,先让晋国缓一缓吧,要不接下来的事更血腥.咱们换个心情,说一说楚国吧. 楚国的楚庄王登基后,在他身上流传下来极其有名的成语"一鸣惊人",前提是三年不鸣 ...

  • 公元11世纪,因为黄河改道,让河北的6个县被撤销建制

    今天,我们为您聊的是关于宋朝时期黄河改道的故事. 宋徽宗画像 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公元1048年(宋仁宗赵祯庆历五年)时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后北徙,从此黄河下游河道形成了北流.东流并存的格局.因为河水 ...

  • 如何给黄河清沙子?工程师脑洞大开,强行给黄河改道能行吗?

    如何给黄河清沙子?工程师脑洞大开,强行给黄河改道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