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8本经训诗解11明堂示俭圣节五行

题文诗:
是故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弗能及也,
上之雾露,弗能入也,四方之风,弗能袭也;
土事不文,木工不斫,金器不镂;衣冠也无,
隅差之削,觚蠃之理;堂大足以,周旋理文,
静洁足以,享祀上帝,礼敬鬼神,如此示民,
以知俭节.声色五味,远国珍怪,瑰异奇物,
而其足以,变心易志,摇荡精神,感动血气,
不可胜计.天地生财,本不过五.圣节五行,
则治不荒.人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则动,
动斯则蹈,蹈斯则荡,荡斯则歌,歌斯则舞,
歌舞节则,禽兽跳矣.人之性情,忧丧则悲,
悲则哀痛,哀斯则愤,愤斯则怒,怒斯则动, 
手足不静.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
血充气激,气激发怒,发怒则其,有所释憾.
钟鼓管箫,干鏚羽旄,所以饰喜;衰绖苴杖,
哭踊有节,所以饰哀;兵革羽旄,金鼓斧钺,
所以饰怒.必有其质,至朴真情,乃为之文. 
【原文】  是故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弗能及,上之雾露弗能入,四方之风弗能袭;土事不文,木工不斫,金器不镂;衣无隅差之削,冠无觚蠃之理;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以示民知俭节。夫声色五味,远国珍怪,瑰异奇物,足以变心易志,摇荡精神,感动血气者,不可胜计也。夫天地之生财也,本不过五。圣人节五行,则治不荒。  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歌舞节则禽兽跳矣。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故钟鼓管箫,干鏚羽旄,所以饰喜也;衰绖苴杖,哭踊有节,所以饰哀也;兵革羽旄,金鼓斧钺,所以饰怒也。必有其质,乃为之文。【译文】
    古时候有建立明堂的制度。在明堂的下部,潮湿之气不能达到;在它的上面,浓雾寒露不能进入,四方之风不能侵袭。土建墙壁不加粉饰,木梁也不作雕凿,使用的金器也不用刻画,穿衣用全幅,边角不加剪裁:冠用平直,不加修饰。明堂广大,能够在里面集会、行礼、发表政事文告。安静、洁净,完全可以用来祭祀天帝,礼敬鬼神,实行明堂的制度,告诉人们要知道节俭。追求那些五声、五味、五色及远方国家的奇异之物,完全能够用来改变人的心志,动荡人的精神,感动人的血气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来计算的。天地之间生出的财物,根本的东西不过五种。圣人能够善于调节五行,那么治理国家就不致荒废。
    大凡人的性情,不喜不怒不违背性情就能感到快乐,快乐就要冲动,冲动就要顿足动手,顿足就要全身动荡,动荡就要唱歌,唱歌就要舞蹈,有歌有舞符合节拍就全使禽兽跳跃起来。大凡人的性情,心中有忧虑、懊丧就要悲痛,悲痛就要伤心,伤心就要悲愤,悲愤就要发怒,发怒就要发生动作,动作就使手脚不得安宁。大凡人的性情,被人侵凌冒犯就会动怒,动怒则血液上充,上充则脾气激动,脾气激动则有怒火,怒火爆发愤恨就消释了。钟鼓、管箫、干戚、羽旄,是用来文饰喜悦之情的;衰旸、苴杖,丧礼的仪节,是用来文饰悲哀之情的;兵革、斧钺,是用来文饰愤怒之情的。只有他的朴实之性存在,才有可能对它进行文饰。
(0)

相关推荐

  • 巧夺天工的金器(一)

    学习交流探讨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11性达情畅仁义自附

    题文诗: 虚室生白,吉祥止也.夫鉴明者,尘垢弗薶; 其神清者,嗜欲弗乱.精神越外,事复返之, 是失于本,求之于末.外内无符,欲与物接, 弊其元光,求知耳目,释其炤炤,道其冥冥, 是谓失道.心有所至,神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1执一义德静虚平粹

    题文诗: 至一至情,至情至义,是一之理,能施四海; 故一之解,能际天地.一其全也,纯兮若朴; 一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 澹若深渊,泛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 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 ...

  • 《淮南子》卷16说山训诗解11枉不容正礼而失礼

    题文诗: 和氏之璧,夏后之璜,揖让进之,而以合欢; 夜以投人,则可为怨,时与不时.画西施面, 美不可说,规孟贲目,大不可畏;君形者亡. 人有昆弟,相分财者,财无量而,众称义焉; 惟无量故,不可得量.登 ...

  • 《淮南子》卷15兵略训诗解11乘虚疾迅万众一心

    题文诗: 善用兵者,见敌之虚,乘而勿假,追而勿舍, 迫而勿去.击其犹犹,陵其与与,迅雷不及, 疾霆不暇,塞耳掩目.善用兵若,声之与响, 镗之与鞈,眯不给抚,呼不给吸.当此之时, 仰不见天,俯不见地,手 ...

  • 《淮南子》卷14诠言训诗解11无形因势非智非力

    题文诗: 处尊位者,以有公道,而无私说,称尊非贤; 有大地者,以有常术,而无钤谋,称平非智. 内无暴事,离怨于民,外无贤行,见忌诸侯, 上下之礼,袭而不离,论者莫然,不见所观, 谓藏无形.非藏无形,孰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1唯圣知权乘时应变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11唯圣知权乘时应变  题文诗: 周书有曰:上言下用;下言上用.上言者常; 下言者权.此存亡术,唯圣知权.言而必信, 期而必当,天下高行.直躬其父,攘羊子证; 尾 ...

  • 《淮南子》卷19修务训诗解11名可务立自强成功

    题文诗: 名可务立,功可强成,故君子也,积志委正, 以趣明师,励节亢高,以绝世俗.何以明之? 昔南荣畴,耻圣道之,独亡于己,身淬霜露, 敕履蹻趹,跋涉山川,冒蒙荆棘,百舍重跰, 不敢休息,南见老聃.受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1因材施用海纳百川

    题文诗: 王乔赤松,去尘埃间,离群慝纷,吸阴阳和, 食天地精,呼而出故,吸而入新,踏虚轻举, 乘云游雾,可谓养性,非谓孝子.周公以诛, 管叔蔡叔,以平国乱,可谓忠臣,未可谓悌. 商汤放桀,武王伐纣,以 ...

  • 《淮南子》卷20泰族训诗解17观所与举圣忧知权

    题文诗: 今则不然,使愚教知,不肖临贤,虽严刑罚, 民弗从也.小不制大,弱不使强.故圣主者, 举贤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举太公望, 召公奭也,文王而王;齐桓公也,由任管仲, 隰朋而霸,举贤功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