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8本经训诗解11明堂示俭圣节五行
题文诗:
是故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弗能及也,
上之雾露,弗能入也,四方之风,弗能袭也;
土事不文,木工不斫,金器不镂;衣冠也无,
隅差之削,觚蠃之理;堂大足以,周旋理文,
静洁足以,享祀上帝,礼敬鬼神,如此示民,
以知俭节.声色五味,远国珍怪,瑰异奇物,
而其足以,变心易志,摇荡精神,感动血气,
不可胜计.天地生财,本不过五.圣节五行,
则治不荒.人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则动,
动斯则蹈,蹈斯则荡,荡斯则歌,歌斯则舞,
歌舞节则,禽兽跳矣.人之性情,忧丧则悲,
悲则哀痛,哀斯则愤,愤斯则怒,怒斯则动,
手足不静.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
血充气激,气激发怒,发怒则其,有所释憾.
钟鼓管箫,干鏚羽旄,所以饰喜;衰绖苴杖,
哭踊有节,所以饰哀;兵革羽旄,金鼓斧钺,
所以饰怒.必有其质,至朴真情,乃为之文.
【原文】 是故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弗能及,上之雾露弗能入,四方之风弗能袭;土事不文,木工不斫,金器不镂;衣无隅差之削,冠无觚蠃之理;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以示民知俭节。夫声色五味,远国珍怪,瑰异奇物,足以变心易志,摇荡精神,感动血气者,不可胜计也。夫天地之生财也,本不过五。圣人节五行,则治不荒。 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乐斯动,动斯蹈,蹈斯荡,荡斯歌,歌斯舞,歌舞节则禽兽跳矣。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故钟鼓管箫,干鏚羽旄,所以饰喜也;衰绖苴杖,哭踊有节,所以饰哀也;兵革羽旄,金鼓斧钺,所以饰怒也。必有其质,乃为之文。【译文】
古时候有建立明堂的制度。在明堂的下部,潮湿之气不能达到;在它的上面,浓雾寒露不能进入,四方之风不能侵袭。土建墙壁不加粉饰,木梁也不作雕凿,使用的金器也不用刻画,穿衣用全幅,边角不加剪裁:冠用平直,不加修饰。明堂广大,能够在里面集会、行礼、发表政事文告。安静、洁净,完全可以用来祭祀天帝,礼敬鬼神,实行明堂的制度,告诉人们要知道节俭。追求那些五声、五味、五色及远方国家的奇异之物,完全能够用来改变人的心志,动荡人的精神,感动人的血气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来计算的。天地之间生出的财物,根本的东西不过五种。圣人能够善于调节五行,那么治理国家就不致荒废。
大凡人的性情,不喜不怒不违背性情就能感到快乐,快乐就要冲动,冲动就要顿足动手,顿足就要全身动荡,动荡就要唱歌,唱歌就要舞蹈,有歌有舞符合节拍就全使禽兽跳跃起来。大凡人的性情,心中有忧虑、懊丧就要悲痛,悲痛就要伤心,伤心就要悲愤,悲愤就要发怒,发怒就要发生动作,动作就使手脚不得安宁。大凡人的性情,被人侵凌冒犯就会动怒,动怒则血液上充,上充则脾气激动,脾气激动则有怒火,怒火爆发愤恨就消释了。钟鼓、管箫、干戚、羽旄,是用来文饰喜悦之情的;衰旸、苴杖,丧礼的仪节,是用来文饰悲哀之情的;兵革、斧钺,是用来文饰愤怒之情的。只有他的朴实之性存在,才有可能对它进行文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