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而化之,移风易俗——《三字经》笔记(十九)

曾子就是宗圣曾参。是孔子麾下七十二贤之一,父亲是侍坐的曾皙,爷儿俩一同奉孔子为师。

曾姓是夏禹后代,属于黄帝—颛顼—大鯀—大禹一系,先祖曾为鄫地子爵,以地为姓,后发展为曾姓。

公元前505年10月12日,曾子出生。

曾子至孝。他在泰山下种地的时候,大雨下了好几天,回不去家,想家就是想父母,父母在,有家园。曾子想家想的抓心挠肝,抓出了一把灵感,挥笔作了一首《梁山之歌》。

“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哎嗨呀!伊尔呀!魔魔张张闯九州啊!……”

曾参出门砍柴,母亲一个人在家,这时候来了一个人找曾子,说是有急事。曾母想了想,说我给他打个电话吧,举起一个手指头就使劲咬。曾子正在山上伐木丁丁,突然心口疼,仿佛心要爆炸,知道母亲有事,母子连心。马上赶回家里,发现他妈的手指头都快啃没了。

我脑子里的情节是这样的:来找曾子的人见曾子回来了,就说:“找你来,看看晚上上哪去喝点儿!”

曾子说:“就在家吃吧,”回头看看母亲满嘴鲜血和半截手指头,补充说:“我妈把下酒菜都准备好了!”

曾子爱吃羊肉,娶了个老婆叫“公羊氏”。两口子唠嗑,总爱和他顶着说话。

于是有了儿子。

有一天,不是初三,就是六九,反正是大集,曾子决定和老婆去赶集买貂。儿子哝哝唧唧非得要跟着去吃麻花,公羊氏就指着猪说:“看到没有?如果你在家乖乖呆着,回来就把它杀了给你吃!”儿子说:“那行!”

猪在旁边一哆嗦。

回来后,曾子就开始磨杀猪刀,妻子问他:“你干什么?”

曾子说:“你不说回来给儿子杀猪吗?”

他妻子说:“你傻呀!我就是那么一说,不年不节的,杀什么猪!”

曾子说:“不能对孩子撒谎!遵守一个诺言要比一只猪还重要!”

当天晚上,猪肉炖粉条子可劲儿造!

曾子三十那年,孔子去逝,曾子着父丧服装,守孝三年。此前孔子丧子,孔子临终把孙子托孤给曾参。

第二年,曾子的父亲曾皙病故,曾子眼泪滂沱,七天水米没打牙,差点没出人命。

曾子五十那年,齐国,楚国和晋国都给他寄来《劳动合同》,许以高管职位,曾子以在家侍奉老母为由,一一拒绝。

心里想:“早干什么去了!”

二十年过去了,曾子已经七十,身体已大不如前,久病缠绵,他知道大去之期不远矣,迷迷糊糊的,他嘱咐弟子看看自己胳膊腿还在不在,弟子说您不用担心,都在。

曾子喟然长叹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这我就放心了!”

他又说“《诗经》里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一生恪守礼制,日三省吾身,现在可以坦然拜见我的老师了!”

曾子七十一岁的时候,已经弥留,徒子徒孙拱卫周围,一个小孩子突然说:“您的席子只有大夫才能用!”

曾子以老年人的惯常模式发问:“你说啥?”

旁边的弟子呵斥:“小孩子别瞎说!”

小孩继续执拗地分辨:“他老的席子是大夫级别的!”

这回曾子听清楚了,他连忙解释:“是别人送的。”一边叫人撤换。

弟子轻声劝他:“您老身体不好,先不用撤换了,等您好点,一定给您换!”

曾子不悦道:“你都没有一个小孩子对我好!于礼不合的事情我不能做!”

在他的坚持下,大伙儿七手八脚地换席子,换完了再把老师抱过来躺下,发现曾子已经溘然长逝。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大戴叫戴德,小戴叫戴圣,是他的侄子,他们都是西汉礼学家,都编撰了《礼记》。只是《大戴礼记》逐渐流失,《小戴礼记》自东汉郑玄作注后,风光无两,成为“三礼”之首,儒家“十三经”之一。

《小戴礼记》都写了什么?概括地说,有四类内容:

1、礼节条文。如《曲礼》、《檀弓》。

2、周礼意义。如《大学》、《中庸》。

3、解释《周礼》。如《冠义》、《聘义》。

4、政令专记。如《王制》、《月令》。

《礼记》四十九篇,据说是孔子及其学生的课堂笔记,后人把这些零珠碎玉整理而成。

《乐记》说:“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又说:“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前人苦心孤诣,后人不懂得珍惜,也是明珠投暗。《学记》里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习了之后,食古不化,成为固步自封的书蠹,反而不如不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