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人,越安静,越有力量

文/国文

古人云:“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这世间的动与静,无非是我们的心念波动。

静由心生,境由心转。当你真正静下来时,看万物会更为通透。

安静,让心更清明

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心浮气躁之人,做事容易出错,而内心安静之人,身上往往有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

曾有一位木匠在干活时,不慎将手表掉落在满是刨花和锯末的地上。他当下焦急如焚,寻找自己的手表。可他越是着急,就越是找不到。

天色逐渐变暗,几个徒弟也一起来找,仍一无所获。木匠便让他们回家,明天再找,自己也收拾收拾,准备休息了。

可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找到了手表。木匠惊奇问道:“我们那么多人都没有找到,你是怎么找到的?”儿子便说:“夜深人静之时,我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顺着声音,就找到了。”

安静,往往比喧嚣更有力量。

《大学》有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意外发生时,唯有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才能解决问题。

心中若是被烦扰打乱,结果就会越来越乱。抛开纷扰,回归平静,多听从自己内心。静下来,一切豁然开朗。

心静,能生出智慧

“人这一生,不在静心中求稳,就会在浮躁中跌倒。”人生的很多智慧,往往都藏在沉稳与冷静里。

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对她的一句“不要紧”印象深刻。

家里门轴坏了,关不上门,她笑着说“不要紧”;钱钟书头上长了个疥疮,心情烦躁,她安慰道“不要紧”;丈夫每每遇到郁闷的事情,她也会温柔地劝道“不要紧”。她一生平静从容,不管遇到什么事,似乎从来都不曾慌乱过。

简单的“不要紧”三个字背后,藏着的是杨绛“静心求稳”的处世哲学。

就像曾国藩说的:“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生活就像一场拳赛,越是心浮气躁,越容易自乱阵脚,失去对对手的理性判断。静下心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才能见招拆招,笑到最后。

急事当前,沉得住气,稳得下心,是一个人最了不起的才华。

古人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事情,往往自乱阵脚,事情还未发生,惶恐已提到了嗓子眼。其实,在危难到来之时,更应静下心来,沉着应对。

只有心如止水,才能静而生慧。

人有多安静,福气有多深

《人间有味是清欢》中说:“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人生,先要清空自己,不被世间繁琐侵扰心灵。当你的心静下来,你会发现,生活中许多美好,都来源于内心的安静。

古人说:“少则得,多则惑。”人生之苦,在于得失之间,放不下过去执念。红尘,一切烦恼皆在于自己的内心,心静,则豁然开朗。面对功名利禄,不急功近利;面对荣华富贵,不浮夸轻薄。

心静了,福气也就来了,不在意得失,坦然从容。

《六祖坛经》曾记载:“时有风吹帆动。”其实,不是帆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

一切皆在心中,又何苦向外求?

你若想快乐,没人能阻止你;你若心怀悲伤,也没人能帮助你。往后余生,愿我们能做一个心静如水的人,让生命摆脱浮躁,做最好的自己。

主播:秋墨

媒体栏目主播

文章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洞见(ID:DJ00123987)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