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石 || 铁路江上村:岁月静好胜仙境

从铁路集镇继续东南而行,道路变得蜿蜒崎岖。经李家,过对门,继续一路向前。抬眼望去,四野笼翠,青山入云,乃是丰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大罗山。右侧云水浩瀚,碧波千里,这便是烟波浩渺的紫云山水库了。不数里,来到铁路镇人口规模最大的村庄之一——江上村。
江上村背靠罗山,有路径通往半山之上的青云寺、欧石岩。若是脚力好,越过几重山岭,也可到达罗山的顶峰,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江上刘家先贤收集“沇溪八景”诗,第一首便是“罗阜仙岩”,诗云:“罗阜嵯峨插碧天,杯峰迹发洵悠然。石岩万丈称仙境,昔日人游恨未穿。”这里的“罗阜”便是指罗山,可见先人早就把罗山视为名胜仙境之地。
江上村属于卫东村委会,原名岗上,也称沇溪岗上,现居住着刘、罗、范、甘、蒋等姓氏,一千多人,其中刘姓人数居绝大多数。据谱载,刘姓先祖刘冕(号勉斋)世居四川泸州,宋治平四年(1067)登进士,任抚州通判,退休后定居于崇仁县青云乡山阁里。刘冕幼子刘朝旭(1080-1145)游学丰城,赘于厚郭胡姓,住在北头,成为小港北头刘姓始祖。刘朝旭十传而生国安,大约在元代至正初年(约1340-1350),往返于丰城和赣南宁都一带经商做生意,经常要路过长安乡(今蕉坑),并且到沇溪岗上采购夏布,见其田肥地美,民风醇厚,于是举家迁来,成为沇溪岗上刘姓始祖。
沇溪大约就是从杯山潺然而下的丰水上游河段。而江上村就位于以前丰城到乐安的重要通道旁边,1958年兴修紫云山水库之后,通道受阻,改建现在的丰乐公路,这条古老的通道才消失。现在的江上村,早已和山外的村镇没有什么区别,高楼接踵,路面平整,俨然现代化的秀美乡村。只在村庄的老址上,依旧可以看到一些薄砖灌斗以及土砖打垒的旧式房屋,保存着古老而悠远的记忆。村前一池方形门塘,水面清澈,塘岸由麻条石和水泥铺就,村民在这里怡然自得地洗菜浣衣,谈天说地。老村址中央,是一副清代留下的门楼。门坊上额“中丞世第”四个字,村民们都说不清什么来历。这是村上的中心门楼,凡村上游龙走凤、娶嫁丧葬等重大事情,这里是必经之地。
门楼不远处,便是复建于嘉庆年间的“刘氏宗祠”。宗祠始建于康熙乙未年(1715),因年久失修,嘉庆庚午年(1810),由族中长老家修、文徽、仕沃、文挺、文行、文揆等发起倡修,至今又是二百余年。祠前两副旗杆石,见证着族中科举时代的荣耀,只有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才有资格竖立旗杆,藉以光耀门庭、激励后人。其中一副旗杆石的立面上,依稀可见“丙辉吉立”的字样。
数百年来,江上刘姓虽然没有达官显贵,但是敦诗说礼、名噪学界、醉心儒业者代不乏人。嘉庆年间,刘时亢(字学圣)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为人敦厚,乐善好施,曾经花费数百两银子拓宽从村庄到丰(城)乐(安)官道的通道,还铺上了麻石条以方便村民出入,为此借了不少外债,但刘时亢依旧无怨无悔。刘家修,字献廷,号敏斋,自幼聪明颖悟,但天命有数,最终只止步于秀才。刘家修也不气馁,在家兴办家塾,教授族中子弟为业,当起了名副其实的“乡绅”,主动出面调停解决村里的各类纠纷,主动倡修祠堂,为培养醇厚的村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后世尊敬和爱戴。在刘家修八十寿诞时,其婿蒋桂曾赠诗为贺,诗中有“蒲伦立待恩颁日,方识山中宰相才”的句子,可见评价之高。
此外,还有众多因恪守礼教、造福乡里被膺授功名、冠带荣身者,如刘运业(字学成,号涤轩),因乐善好施,秉公仗义,膺覃恩赐登仕郎(正九品);刘运创(字鸿材),因公平交易,观书明义,官授巡政厅衔;刘学博(号绅侯),因纠合团勇讨贼保境,由军功保举教职;刘培之,外出经商致富后,回乡热心公益,例授巡政厅。还有一位叫刘成均的,其经历更为曲折,简直称得上传奇了。
刘运均,字茂诚,号美斋,本是穷苦出身,兄弟二人早年分家过日子,把仅有的一点家当全都给了大哥,自己真正是家徒四壁。年近三十才娶上一房妻子,夫妇克勤克俭,同心同德,“一则深夜篝灯女红,一则侵晨出作农事”,吃尽了苦头,但小日子过得也算充实。咸丰丁巳年(1857),太平军进入江上村,村民们吓得躲进山里,刘运均被抓去当脚夫(苦力),带到浙江去。一路上,有两个被捉来的孩子,每天都啼哭不已。刘成均非常同情,主动承担两个孩子的事情,为此没少挨鞭子。但刘成均乘着守卫没注意,还是偷偷把两个孩子放掉了,当然又少不了一通鞭子。
几个月之后,刘成均找机会逃出兵营,被追兵一路捕捉,日伏夜行,惊魂未定。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刘成均走投无路时,居然与自己救出的两个孩子不期而遇。两个孩子把恩人带回家,说出缘由,孩子的家人掩面而哭,长跪不起。之后,孩子的家人帮刘成均改头换面,并赠送两串铜钱,让族中十几个人一起把刘成均护送到铅山河口镇。本以为否极泰来,没到到过了一天之后,这两串铜钱又被强人抢走,真是穷途末路,倒霉之极。刘成均没办法,只得一路乞讨,总算回到老家。此后心无旁骛,继续踏踏实实在家劳作,家境开始有了些起色。过上安稳日子后,刘成均还不忘周济别人,经常对子孙说:“处世贵谦和,存心要忠厚,孝友方为人子,勤俭乃可持身。”教育后人为人处事要勤俭持家,多替别人着想。刘成均的事迹被上报至朝廷,赐授巡政厅之衔,后享八十一岁而终。
门前塘的对面,一棵香樟巨如华盖,荫围数丈。村民们围坐树下,吹拉弹唱者有之,下奕观棋者有之,高谈阔论者有之,闭目养神者有之,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不愠不火。山间之岁月,便如山间之光影,绚丽中不乏宁静,浮华中更见从容。岁月静好,便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资料来源:《刘氏族谱》、《铁路镇志》等

(0)

相关推荐

  • 大律刘姓颂文

    巨越苍苍,漷水茫茫.皇天后土,福庇一方. 奉天承运,刘姓繁昌.大律一派,藜照之堂. 李唐始居,千年绵长.枝繁叶茂,邹东族望. 遍布鲁苏,星播八方.祖茔碑碣,懿德流香. 宋有刘赞,好施邻乡.刘顺让爵,圣 ...

  • 安平长汝村的刘姓和饶阳一致合村的刘姓的有关系吗?

    人们都说深武饶安是一家人,你还别说,有时候一攀谈起来,都是亲戚连亲戚,朋友系朋友. 这不,上两天去饶阳一致合村采访,这个村除了仇孙两姓,就是刘姓是大户,占村庄总人口的40%. 人们都说天下姓氏出洪洞, ...

  • 瘦石 || 湖塘堎上村:至今犹记止马树

    从龙山.华山峡谷汇聚起来的虔溪,经过九曲十八湾之后,流经堎上,与从富山山丘里汇聚起来的富溪汇合后,流出堎上,东下流经雄庄,被称作雄庄后溪.堎上村的那一段,人们习惯称为"富溪"或&q ...

  • 瘦石 || 湖塘圳上村:地灵人杰振家声

    湖塘地区虽然地处偏僻,但集中连片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十里五书院.一乡两状元"的文化奇观,加上纵贯全境的温泉大道,使湖塘地区成为闪亮夺目的人文高地,备受瞩目. 在温泉大道临近湖塘村 ...

  • 瘦石 || 小港店上村:北岸南岸共勺溪

    勺溪邬姓以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的邬单(字子家)为始祖. 西汉平帝时期,邬单十七世孙邬公秩因不满王莽篡夺帝位,隐居不仕,扬雄闻其贤名,假借王莽的名义召邬 ...

  • 瘦石 || 拖船郭厚村:道德先贤励后世

    刚刚入秋,天气没有一点转凉的迹象.火辣辣的太阳悬在头顶,炙烤着大地,叫人如入火炉.路旁高大的树木全都把叶子蜷缩起来,看上去一副蔫不拉叽的样子.躲在树叶后面的知了似乎也热得透不过气来,连叫唤的声音也显得 ...

  • 瘦石 || 荷湖社里村:崇儒劝善兴康庄

    丰城甘氏二万余众,共奉南唐征南将军甘从矩为鼻祖.从矩公字方平,南唐进士,才勇兼全,大约在吴王杨隆演武义年间(919-920)由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丹阳县)迁任丰城令.后唐长兴二年(931),授征南将军 ...

  • 瘦石 || 白土花墙村:朱子后裔云山下

    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理学大师,他曾数次经由丰城,在这些逗留.讲学.访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题咏,与丰城结下了不解之缘.到元代,他的五世孙朱权 ...

  • 瘦石 || 湖塘岭下村:仙风道骨小华山

    华山岭又叫胡家岭,另外还有一个雅号"小华山",是丰城河西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山顶原有始建于宋代的书院,叫林华书院,是湖塘"十里五书院"中最西端.也最古老的书院 ...

  • 瘦石 || 泉港鹏洲村:杨梓洲畔太子庙

    从泉港集镇向东,沿赣江堤行约九公里.江堤内侧矗立着一棵一分为五股的樟树,叫九股樟.顾名思义,九股樟原先共有九股,后来随着年长月久,逐渐枯萎,只剩下现在的五股.但当地村民仍然以"九股樟&quo ...

  • 瘦石 || 湖塘雄庄村:双溪环抱一洲峙

    雄庄村位于湖塘集镇西约三华里,是一个近两千人的大村庄.雄庄<熊氏宗谱>"赠思诚庵熊先生奉母金夫人命居熊庄记"描述:"熊庄,丰城胜地也.一洲中峙,两溪外抱,如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