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松模 | 人生沉浮细品茶

2021.5.15 · 周六

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题

【作家简介】

谢松模,安𡽪省望江县人。中学退休教师,从教四十年,教学生涯中主要从事中学的数学教学。爱好阅读、写作、书法等,且虚为县作家协会会员。平日里喜欢用自己的QQ网名“公莫先生”或微信网名“一棵松”在网上写些没有多少文气和分量的散文、杂记及诗歌等,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思和浅见,偶有作品发表并获奖,退休后曾出版个人诗集 -----《秋枫集》。

人生沉浮细品茶

谢松模

人生沉浮,如一酩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
中华之人的爱茶之习自古至今。烹茶、沏茶、品茶、写茶诗、著茶文,可谓茶事缤纷,摇曳多姿。然而在这纷繁的茶事中无不蕴含着深厚的茶情、深刻的茶理、香浓的茶趣。
待客茶水先,人好水也甜。这茶水之贵由此可见。所以自古喜好品茶之人都看重水的质地以及汲取的方式。因为水为茶之母,好茶必用好水。在茶与水的融合中,水质的好坏势必决定着茶的品质。明末清初的张大复就在他的《梅花草堂笔谈》中这样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之八分耳”。诚然,水好即便茶叶稍次,亦能提携茶味;反之水次,就会令茶的品质降格。古代许多的爱茶之人为取得烹茶之水总是不遗余力,精心收集那些“朝露之水、初雪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之水”(无根之水:不使落地之水);冬天,扫梅花瓣上的雪,用罐密封,埋于地下,《红楼梦》中的妙玉即有此雅癖。有茶诗亦云:“汲来梅上雪,漫煮一壶春。翠色随波动,清香满室匀”。
古人对烹茶的燃料也颇有讲究。好的燃料火力持久,不生烟且无异味。油污的炭与柴皆不可取,腐木朽株也不可用,唯以带有火焰的炭火为最佳。唐温庭筠的《采茶录》中亦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谓炭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庶可养茶”。他还进一步描写了茶汤由静止到沸腾的过程:“始则魚目散布,嶶嶶有声。中则四边泉涌,累累连珠。终则腾波鼓浪,水汽全消”。寥寥数语,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用这样的炭火烹茶,会使茶味更加清香纯正。唐时的一代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说:烹茶,“首火用炭,次用劲薪”,因劲薪耐火。那些一燃即熄的如刨花、谷禾之类定然不可取。
烹茶、沏茶、品茶之事对环境亦有要求,就是讲究一个“静”字。内敛含藏,环境静幽、洞察表里,心如止水、气定神闲。茶事活动亦可说是恬淡雅致,高洁娴静之举,正所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方”。通过细吮慢啜,步步领略,方可在舌尖齿下咂摸出茶的韵味。清人戴震的《赏茶》诗更是极写茶事环境的静幽:“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燃石鼎试新茶。绿荫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这庭院之“静”连黄蜂飞过都能听见。宁静、闲适、茶气氤氲,茶人之情趣还有什么比之更甚的了!
茶事还贵于“放”。放下杂务、忙里偷闲;卸去杂念,舒缓身心。人之所以感到苦恼,就是心中有着太多的“放不下”,放下即解脱。佛曰:“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做个无事人,笑谈心月大。”闲然起坐,轻扇风炉,细听茶铫之鸣声,静观汤水之变化,笑谈星月,自在人生,何等的惬意而旷达!今有茶诗亦云:“沉浮等闲看,聚散莫思因,识得其中味,心襟不染尘”。细斟慢啜,舒展身心,也就是放下了烦恼。世间本来就美好,纵有瑕疵,也当乐观待之,这是积极而可贵的人生观,亦为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中华茶道以自然朴实为圭臬,一切茶事活动皆应顺其自然,动中寓静,如山石流泉。诗圣杜甫的《品茗》诗云:“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这落日、春风、青石、翠鸟、梧桐、蜻蜓等诸多物象浑然成一副动静结合,悠然清新的品茗图景。自然谐美的氛围里,诗人更是把自己也融入了这美丽的画卷之中。道法自然,恬淡静雅,返璞归真,无不让人在清茗茶香之中享受着一种精神与自然的交融之美,更有一种“无我无形、天人合一”的超然之妙,这品茶之情、之理、之趣极也。也足见茶事乃一种文明尚美之为。
“茶”自古都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做人谋事不可或缺的益友。品茗可以陶冶情操、自省修德。人们在品茗中审美,使之清醒地审视自己并看待他人,茶的精神能滋养人们坚持做人的准则,不为环境而左右。所以欧阳修在他的《又井茶》中说:“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易变”。茶能使人兴奋,但亲而不乱,爱而敬之;茶能令人提神,但动而致静,严而谨之;茶能让人去货,但怡情养性,清而净之。
茶气养人,茶品高尚,人皆不可负茶与茶之精神。祈愿世人能尽享茶趣,慢品茶香,满怀茶情,深谙茶理,以彰中华茶文化之贵,以续中华茶道之文明!

诗社介绍: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

编辑团队:

总编:初畔池    责任编辑:子贤  欣悦  文成
审稿:初畔池    子贤   版面设计:子贤

特别申明:

来稿要求内容健康,原创首发,有正文(含标题)、作者简介(含图片)等。若文稿抄袭,文责自负。切忌一稿他投。若图文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