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之第二乘功---炁功

师门内功太极拳从练二乘功'炁'开始,就是进入了习练内功的关键期。此乘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要经过身传口授,不能想当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不可言说”的东西很不好理解,就是口授面教时也不能保证学者完全领悟。因此,应常学、常问、常练,才能保证不出大的偏差。

《太极可道》第五章 太极内功之第二乘功---炁功节选
我们修炼二乘功首先要培养内炁,不但不让它消耗,而且还要让它逐渐恢复充盈,越练越足…具体练哪里呢?我们练的是丹田炁。哪是丹田?…如果在肚脐与命门之间划成十等份,我们认为在从前往后的十分之三的地方(是指那附近的一片而不是一个点),这一片都叫丹田,练的时候就想着自己的肚脐就可以了…盘拳架时,手出去就是用丹田送出去,往回就是丹田给它拉回来…推手时,化解对方的来力的方式是将丹田一撤,对方往往就会感觉一空,再拿丹田往前松松地送手,就能把对方发出去。

为什么要把(丹田)炁松散出来散向四梢呢?因为丹田炁聚集于小腹处,这区域本身不怎么动,炁不易驱动,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引导炁运行。怎么才能引导炁运行呢?前人经过艰辛探索求证,留下了“以意运气,以气运身”的宝贵经验…通过这种练习方式,炁在体内扩散一点就浸润一点,所到之处能强身健体,驱除了身体里的病气。把炁松散、充实到身体四梢、头部,对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孙潮波师兄解说内气:
李和生内功太极拳第二乘功是“以气变手”阶段。它主要练体内“元气”,拳架中手的各种活动都要在“元气”的支配下运动,元气支配多少,四肢活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是。要多练多体会,只要把“元气练足了”,身体自会强壮起来。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看,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物质,它实际就是一种生物电场。在中医看来气比血更加重要,因为万物生于气,并不生于血,人生病,大多为气的阻滞、不畅所致。中医治病,首先要调整气运和疏导气路,气通畅了,疾病自会痊愈。练炁也是道家功法“练气化神”阶段,练习这乘功时要用内功丹田的气势,带动肢体的形式锻炼意念。腰要放松,不可再用腰,在放松的基础上,腰会自动地与两脚合上。此时要进一步放松,使内功气势带动肢体外形运动,即可体现出由脚而腿而腰的完整一气。
歌诀曰:
形体圆球转,周身是弧线。
内炁后支援,碰上如触电。

前人经过艰辛探索求证,留下了“以意运气,以气运身”的宝贵经验,练习多了就可以做到“意动气随”,熟练了就可以达到“意到气到”。修炼第二乘功要注意:练炁不是鼓丹田,不要鼓肚皮,是意守丹田松散开,把整个带脉松散开。如有不明之处,在恩师的著作《太极可道》第二乘功-炁功 中有详细介绍,请参照练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