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学之565:性别扭转治疗使用不当后患无穷,如何把握度量。/集体心理治疗

                疗程及理论依据
时间:每周2次,每次一小时,三个月一个疗程。活动场所为安静的小教室,以集体谈话和讨论方式为主。
首先组员讨论罗杰斯等人的治疗理念,建立无条件尊重的原则,形成一种完全理解、同情、接纳的环境,鼓励参与者自己解放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治疗过程。
集体治疗依据的主要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以改变非理性认知为核心。
掌握:学习理性情绪疗法的ABC理论,理解ABC理论,并运用ABC理论对人对事进行分析。
领悟:在组长的帮助下,参加者对自卑心理产生的七种错误认知逐一进行辩论、对抗,并以新的思考方法取代之。
巩固:记治疗日记,完成组长有针对性布置的作业,以巩固治疗效果。每两周交一次,共十次。内容包括对某一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记下自己一天里成功的信息,写出10个最能形容自己的句子等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今日全球确诊病例累计16379853例,死亡649730例。境外输入2049例。
姚女士,20岁,她的愿望就是要变成一个男孩。她先把自己的愿望告诉家长,然后在一社交平台出柜,宣布自己的跨性别身份。
也就是说,她并不认可自己现实中的女性身份,并且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男孩。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性别认同障碍/易性症,从精神障碍中除名。同年,我国要求积极推广ICD~11 中文版全面使用。
花季少女显得自信阳光,但假期等待她的,却是一段令人生畏的性别扭转治疗,包括注射、电击和限制人身自由等。
小学时,她性格外向活泼,是个调皮捣乱的孩子,常被家长和老师训斥。当时食量猛增,喜欢体育活动和男孩服饰。
青春期后,她明显感觉自己对女孩的感情,同时对自己女性身份的反感。初三
开始患上了抑郁症,经常焦虑失眠。反复纠结于自己,如果是个男孩有多好的心理困境难以自拔。
高中后,转入一所国际学校,这里开放的氛围,使她有了性别平等,勇于表达的观念,感受到被尊重、理解和支持。
她多次接受心理治疗,但收效甚微,并有自残和自杀的行为发生。
当她把一切告诉母亲时,得到的回复是要求她悔改,并接受性别扭转治疗,
母亲先请风水先生,给她房间调风水,向亲朋好友宣传她的异常想法和行为,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压力,迫使她改变心理和行为。
性别扭转治疗,每天包括注射中药制剂,脑循环治疗,电击和震动等。每天医护人员的呵斥指责,最终导致抑郁症和失眠明显加重,不得不放弃治疗。
一般来说,部分家长在接受指导和劝说后,能够理解支持孩子,更多的家长则会选择回避问题,不愿过多讨论相关话题。强制孩子进行性别扭转治疗的家长,毕竟还是极少数。
跨性别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人们对跨性别者的自我接纳和理解,较前明显增强。主要问题是很多家长难以接受。
家庭的理解和支持,能够明显改善跨性别者的心理问题,对于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具有十分的积极意义。
北京等一线城市,设立有专门的跨性别热线,从心理和法律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助。积极普及性别多元化,引导跨性别去疾病化。
目前对跨性别的序列治疗,主要有心理咨询和治疗、激素治疗和性别重置手术三个阶段。以帮助他们实现性别认可,缓解他们的抑郁和焦虑等症状。
激素治疗和手术重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有专业人员谨慎实施。以免发生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真性(生理性)跨性别是由于性激素失衡所致,通过激素治疗有望取得较好的矫治效果。
假性(心理性)跨性别是性激素水平正常,由于心理因素和主客观因素影响所导致。心理治疗和性别扭转治疗,较易取得治疗效果。
对于通过适当的跨性别序列治疗,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抑郁、焦虑和失眠等症状明显加重,甚至发生自残和自杀倾向时,要及时停止相关治疗,慎重评估治疗的可行性。
作为家长等相关人员,要明白跨性别者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合理性,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才不至于陷入痛苦和焦虑中,无法自拔。。
跨性别者的矫治,主要是早发现、早治疗。跨性别者在幼年时就会有所表现,如孩子的言行、服饰、交友和兴趣爱好特点等方面,发现有异于同年龄同性别的孩子时,就要及时予以矫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