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年,抗蒙名将余玠在接到诏令后,仰...

1253年,抗蒙名将余玠在接到诏令后,仰天长叹:“我为大宋抗击蒙古十余年,可朝廷却怀疑我有二心,收复四川再也没希望了!”随后他就自杀了。南宋朝廷为了掩盖逼死功臣的丑闻,就给余玠强加罪名。

余玠年少时在淮东制置使赵葵麾下任职并得到了赵葵的赏识。1236年,余玠协助蕲州守将击退蒙军,由此崭露头角。随后数年,余玠在两淮地区多次率军击退蒙军的进攻,从而得到众人的认同,并因功升任淮东制置副使。

1243年,宋理宗考虑到由孟珙难以一个人兼顾京湖、川蜀两大战区,便任命余玠出任四川统帅。余玠临行前,理宗向他表示紧急之事,可与“制臣共议措置,先行后奏”,余玠则表示“定当收复川蜀全境,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自1227年至1243年,四川地区共有过三任宣抚使、九任制置使。其中战死沙场的丁穓并不知兵,有所作为的孟珙也只是暂管蜀地,至于其他人更是无所成绩。因此川蜀战区的局面在余玠上任前一直没有明显的起色。

余玠入蜀后,首先安定人心,整肃军纪,修缮城池器械,而后借鉴诸葛亮治蜀的成功经验,设置招贤馆,广揽贤士,提拔了王坚、张钰等一批文武之才担当重任,使基本瘫痪的蜀地各级官府有效地运转起来。

同时为了完善四川防御体系,余玠采纳播州冉氏兄弟的建议,重筑钓鱼城。钓鱼城建成后,余玠力排众议,将建筑山城的做法推广至其他州郡,先后建成了十余座山城。这些山城后来都给蒙军带来巨大伤亡,甚至就连蒙古大汗蒙哥都因强攻钓鱼城而间接殒命。

另外,余玠还根据多年来与蒙军作战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抗蒙方法。后来朝廷将这套方法推广至全国,对各地宋军颇有帮助。1250年,余玠趁蒙古争夺汗位之机,主动率军进攻汉中,以图关上蜀地的北大门。虽未能成功,但却极大地振奋了川蜀军民的士气。

1252年,蒙军大举进攻南下,全川大震。余玠临危不乱,在嘉定之战中大败蒙军。然而就在川蜀形势逐渐好转之际,南宋朝廷又拿出了名叫“内斗内行”的“法宝”。

此前,利州都统王夔为人残暴,居功自傲,人称“王夜叉”。他经常用酷刑来胁迫富户给他“孝敬”钱财,“蜀人患苦之”。余玠到嘉定府抗蒙,奉命前来救援的王夔想给余玠一个下马威,却不料余玠镇定自若。余玠担心王夔将来会成为祸害,便用计擒杀了王夔。

余玠顺应民心除掉王夔这样一个恶人,实乃无可非议之事,毕竟余玠有便宜行事的权利。更何况在重文轻武的宋朝也不乏这样的先例,而且朝廷都予以支持。然而余玠因为曾得到前任丞相郑清之的支持,朝中官员或嫉妒余玠的功劳,或反对郑清之,便借助此事攻讦余玠。

宋蒙战争爆发后,宋理宗为了保住权位,起用了主战的大臣、将帅,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宋朝因“陈桥兵变”而得天下,所以历代皇帝都会对统兵将帅怀有深刻的猜疑,宋理宗自然也不能免俗。

参知政事徐清叟多次在理宗面前说:“余玠不知事君之礼,陛下何不出其不意而召之?”理宗有所动摇。数日后,徐清叟为了让皇上下决心,便再次鼓噪:“陛下岂以余玠握大权,召之不至耶?臣度余玠素失士卒心,必不敢。”

1253年五月,宋理宗终于听信了徐清叟等人的谗言,向四川发出更牌(宋朝用于更改调动大臣的牌符),召余玠进京奏事。余玠接到诏令后,心里明白皇帝已经对他产生猜忌,而且朝中也没人能为他说话,于是他在绝望之下便选择了自杀殉节,也就是开头那一幕。

余玠死后,余晦接任四川统帅。然而余晦上任后,各种丢城失地,与余玠的胜多败少形成了鲜明对比。可宋理宗等人为了掩饰过错,竟然放任现任统帅余晦的罪责不去追究,反而兴师动众地给前任统帅余玠强加罪名。

谢方叔、徐清叟等人颠倒黑白,竭力污蔑余玠生前在四川拥兵自重,怀有二心。他们甚至还翻出三年前的旧账,称余玠主动进攻汉中是劳民伤财,而且蒙军在次年抄掠成都,进攻嘉定是由此次主动出师造成的。

对于谢方叔等人的谬论,清乾隆皇帝曾于《御批通鉴辑览》中指出:把嘉定被蒙军攻打的责任归咎于余玠,不过是当时宋朝昏君奸臣用来掩饰自己过错的肮脏手段,为人所不齿。乾隆皇帝的这一说法,道出了真相。

宋理宗为了替自己遮掩一二,便下诏宣布余玠的罪名,并以此所谓罪名抄没了余玠的家产,甚至还逼迫余玠之子余如孙以家财犒军。数月后,宋理宗又追削余玠资政殿学士之职。

余玠忠心报国,屡立战功,可谓南宋后期杰出的统帅。然而朝廷却如此对待这样一位功臣,使得浴血奋战在前线的三军将士深感寒心,再加上接任余玠的人都不如余玠,致使川蜀局势江河日下,朝廷此举真可谓是自毁长城……

参考:《宋史》、《续资治通鉴》

(0)

相关推荐

  • 艺海风||王长华:元代巩昌汪氏集团的“战略对手”余玠

    2019年第68期||总第331期 抗蒙有术  兴宋无力 --元代巩昌汪氏集团的"战略对手"余玠 王长华 如果说南宋名将曹友闻是汪世显集团跟随蒙元大军南征途中的"战术劲敌 ...

  • 端平入洛,恢复中原的梦想再一次落空

    南宋中后期,蒙古在北方地区迅速崛起,成为继辽.西夏.金之后又对宋朝构成巨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政权.理宗在位时期,面对急剧变化的外部局势,宋朝内部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依然聚讼纷纷.朝臣中的一些人出于仇 ...

  • 从“小混混”到军事天才,南宋名将余玠赢在了用人之道

    文丨<那些年>小小那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会用人."这是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句名言. 乍一听有点"标题党",但细一琢磨,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真理.古往今 ...

  • 王坚(南宋抗蒙名将)

    王坚(1198-1264),南宋名将. 王坚是名将孟珙部将.嘉熙三年(1239),蒙古军在汉水支流浙水岸边的顺阳镇(今河南淅川南)聚集造船用的木材,准备造船顺水而下,进攻已被孟珙收复的襄阳.樊城.孟珙 ...

  • 南宋名将余玠,为啥能防住蒙古铁骑

    余玠是南宋时期名将,是南宋之时对抗蒙古军队的一名重要战将,曾经多次击退来犯蒙古军队.对外他能率军抗击外敌侵入,对内能改革弊治,加强防务.在四川驻守期间,其听从各方建议,最终成功构建了山城防御体系,多次 ...

  • 抗元名将唐元章与唐良嗣

    抗元名将唐元章与唐良嗣 据<东鲁唐氏族谱>,唐元章,字子焕,初名泰初,行曾四七,南宋末年三泉村人.初任授文思院官(掌选金银犀玉工巧的官),曾就学于兰溪西乡桐山后金履祥先生处.唐良嗣,字昌之 ...

  • 去乐山看南宋抗蒙遗址,顺便看大佛、品乐山美食(14苏稽古镇)

    乐山一道著名的美食,就是翘脚牛肉,在成都随处都可以吃到,但要吃最正宗的,肯定要到翘脚牛肉的源头--苏稽古镇去. 笔侠乐山行的终点,就放在这里吧,吃完美食,高高兴兴回家,两天一夜的行程到此结束.

  • 去乐山看南宋抗蒙遗址,顺便看乐山大佛、品乐山美食(11佛脚)

    古人真会找位置,在三江口开凿乐山大佛,前方一片广阔,佛的胸襟,就应该这么广阔.

  • 三国时期的抗胡名将

    -田豫 时间:2012-11-08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吴越 一提起抗击匈奴,"文韬武略并具.胆识魄力过人"汉武帝刘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 ...

  • 余玠籍贯考辨

    余玠籍贯考辨作者:余炳松 关于余玠(1198年-1253年)的世系源流和出生籍贯问题,浙.赣.鄂三省有三种不同的说法.据清乾隆<浙江通志>引明弘治<开化县志>说,余玠先祖于宋高 ...

  • 一代抗元名将李庭芝:死守扬州,宁死不屈,壮烈殉国

    李庭芝(1219~1276年),字祥甫,随州(今湖北随州)人.南宋名将.李庭芝出生的时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长有灵芝,同乡里人聚集观看,以为是生男孩的吉祥之兆,于是以它作为名字.他少年时特别聪颖,每天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