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之玄参

玄参

【名称】玄参

【别名】元参,重参,黑参,乌云参,馥草,黑元参,

【归经】微寒,甘,苦,咸。归肺、胃、肾经。

【分类】清虚热药

【功效】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功效特点】本品质润多液,色黑人肾,为泻无根浮游之火的圣药,既能养阴凉血、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又能养阴润燥、清利咽喉、消肿止痛。

【功效作用】

1.清热解毒:①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鼻咽干燥,常与芦根、黄芩同用。②毒犯营血,高热迫血妄行、神昏谵语者,常与犀角、生地、丹皮配用。③胃热炽盛,口干舌燥,胃中灼热疼痛,常与蒲公英、黄连、吴茱萸同用。

2.滋阴降火:①用于肺阴亏耗、干咳痰少或痰中带血、声嘶、口干、潮红,常与地骨皮、麦冬、沙参同用。②用于消渴、口渴多饮,常与黑芝麻、火麻仁同用。

3.散结消痈:用于喉痹肿痛,常与牛蒡子同用;用于瘰疬结核,常与贝母、牡蛎同用。

【鉴别应用】玄参滋阴作用不及生地黄,但降火之力较生地黄大,又能解毒,瘰疬疮毒多用之;而生地黄善于滋阴养血,阴血不足之证多用之。

【配伍应用】

1.配麦冬:玄参咸寒,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利咽散结;麦冬甘寒,清心润肺,养胃生津,止渴除烦。二药配伍,玄参入肾偏清,麦冬入肺偏滋,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甚效。

2.配马勃:清热利咽止痛,主治风热壅肺,项肿咽痛。玄参壮水制火,能除无根浮游之火,清咽利膈,又兼达肺经,除上焦之烦热,且可消除斑毒,退时气之温邪;马勃轻虚上浮,善能解散上焦风热。二药配伍,具清上澈下之功,有清热利咽、滋阴止痛之效。

3.配牡蛎:滋阴泻火,软坚散结。主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痰核。玄参泻火解毒,滋阴除烦,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牡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玄参泻火,牡蛎散结、二药配伍,滋阴泻火,软坚散结,解毒消散之力增强。

4.配板蓝根:玄参质润性寒,滋阴泻火,善除头面浮游之火,又能解毒散结;板蓝根苦寒,善清热、凉血、利咽。二药配用,一清一滋,清热利咽作用加强,对阴虚蕴毒之咽喉肿痛更有效。

5.配贝母:玄参苦咸微寒,滋阴降火,能散瘿瘤瘰疬;贝母辛苦微寒,解郁散结,化痰消肿。二药配伍,治疗肝肾阴亏、虚火内动、灼津成痰、痰火凝结而成之瘰疬,用以消散,可以取效。若久病溃烂者,也可服用。

6.配苍术:健脾滋肾,主治消渴。玄参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苍术燥湿健脾,升阳散郁,同用治湿邪未尽、阴液已伤之消渴,此时如单用滋阴则助湿,单用祛湿则劫阴,二药配用,以玄参之润制苍术之燥,以苍术之燥制玄参之腻,则健中更强,养阴逐湿,两善其长。

7.配生地:二者都为凉血清热类药物,也是养阴生津的良剂。二者相须配伍,既可用于实证,也可用于虚证。生地功偏凉血止血,玄参功偏凉血解毒,二者同入血分,使清热凉血解毒作用大为增强,常用于狂乱谵语、斑疹显露或吐血、衄血、舌绛苔少等热入血分证。生地与玄参又有较强的养阴生津作用,用于热病后期,津液损伤,心烦口渴,大便秘结或肾阴亏损,虚火上炎之咽喉痛肿,口干舌燥等证,也有较好疗效。

8.配牛蒡子:皆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然玄参咸寒质润多液,滋阴降火,偏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浮之咽喉肿痛;牛蒡子辛苦性寒,能疏散风热,偏于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二药同用,相须配对,解毒利咽之功倍增,对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疗效较佳。

9.配丹皮:二药都能凉血、化斑,但玄参又能滋阴,丹皮又能祛瘀,并常与生地黄相配,入清热解毒剂可治丹毒、斑疹,与犀角相配人“白虎汤”即成“化斑汤”,治温病阳明热盛发斑。

【注意事项】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康寒者忌用。

【用法用量】内服:9~15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来源产地】

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省,野生、家种均有。立冬前后采挖,反复堆、晒,于内部色黑,晒干,切片,生用。

【其它资料】

《本经》:“元参,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一名重台。生川谷。”

《别录》:“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

《药性本草》:“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治暴结热,散瘤瘘瘰疬。”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又云:“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玄参色黑属肾而性寒,故能除肾浮游上升之火。”

《衷中参西录》:“玄参色黑,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中心空而色白,故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燥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结核、肺热咳嗽。”

(0)

相关推荐

  • 玄参,中药玄参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玄参的副作用

    中药玄参是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传统认为玄参有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的功效与作用.作为清热解毒药,常用于各类上火症. 玄参基本信息 别名 元参,黑参,乌元参 来源产地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主要产于峡西.福 ...

  • 常用中药药性——石斛

    石斛 [名称]石斛 [别名]金钗花,千年润,吊兰花, [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 [功效]滋阴清热,养胃生津. [功效特点]本品善清阳明虚热,为滋养胃阴之常用药,故为热病后期.津液被伤.余热未清常 ...

  • 常用中药药性——栀子

    常用中药药性--栀子 栀子 [别名]山栀子,林兰,山栀,木丹,卮子,支子,黄栀子,越桃,枝子,山黄栀,山枝子,黑山栀,炒栀子, [归经]寒,苦.归心.肺.胃.三焦经.沉. [分类]儿科常用药 [功能主 ...

  • 134常用中药药性歌括,你要的都在这里了,不要再麻烦去找了!

    常用中药药性歌括 一 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 麻黄:麻黄温散,解表发汗,利水消肿,宣肺平喘. 2 桂枝:桂枝辛甘,解肌散寒,温经通阳,诸痹可痊. 3 荆芥:荆芥祛风,入肺肝经,透疹利咽,止血炭用 ...

  • 伤寒论96味常用中药药性详解

    伤寒论96味常用中药药性详解

  • 眼科最常用中药药性总结

    心经要药 黄连 味苦,性寒.泻心火.肝胆火,酒炒厚肠胃,亦去肠胃之湿热,止目痛明目. 栀子 味苦,性凉.佐黄连泻心火,亦泻肺火及小肠,清心胃,治火眼,凉心肾,去郁热,明目,炒黑凉肺胃. 黄芩 味苦,性 ...

  • 常用中药药性——鳖甲

    鳖甲 [名称]鳖甲 [别名]上甲,鳖壳,团鱼甲,甲鱼壳,鳖甲胶, [归经]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功效特点]本品既能滋阴退热,治疗阴虚劳热.骨蒸盗汗.温热病后期阴 ...

  • 常用中药药性——威灵仙

    威灵仙 <[名称]威灵仙 [别名]铁脚威灵仙,黑须公,葳灵仙,葳苓仙,灵仙,老虎须, [归经]温,辛,咸.归膀胱经.可升可降,阴中之阳. [分类]祛风湿常用药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功 ...

  • 常用中药药性——丁公藤

    丁公藤 [名称]丁公藤 [别名]包公藤,麻辣子, [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分类]祛风湿药 [功能主治]解表发汗,疏风祛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 ...

  • 常用中药药性——苍术

    苍术 [名称]苍术 [别名]仙术,赤术,马蓟,青术,南苍术,茅苍术, [归经]温,辛,苦.归脾.胃.肝经.可升可降. [分类]化湿药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除障明目. [功效特点]本品芳香燥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