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奐之死(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之四)
相关推荐
-
新唐书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隋乱,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曰“隋氏失御,豪俊共救其乱,宜抚纳遗氓而保全之,观时变,待真主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隋乱,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曰"隋氏失御,豪俊共救其乱,宜抚纳遗氓而保全之,观时变,待真主.足下无尺寸之地.兼旬之粮,劫众而兴,但恣残剽,所过失望 ...
-
当年唐太宗在宁夏何地,接受百王归降?
唐朝建国后,由于东突厥的连年进扰,唐朝北边人民受害深重.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突厥首领颉利可汗领兵5万余骑南侵,分遣数千骑侵掠原州.灵州等地.由此,贺兰山下,黄河两岸,当时宁夏境内的原州.灵州一 ...
-
新唐书王君,字威明,瓜州常乐人。初事郭知运为别奏,累功至右卫副率(和称王郭)
王君,字威明,瓜州常乐人.初事郭知运为别奏,累功至右卫副率.知运卒,代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右羽林军将军,判凉州都督事. 开元十四年,吐蕃酋悉诺逻寇大斗拔谷,君间其怠,率秦州都督张景顺乘冰度青海袭破 ...
-
中国古代民族突厥名人录
中国古代民族突厥名人录
-
《隋唐系列》玄宗大治十八:王君毚遇伏身亡与杨思勖平定南方叛乱
开元十五年即公元727年七月初九(己卯),礼部尚书苏颋去世.七月二十(庚寅),鄜州的洛水泛滥,损坏了很多民居.七月二十一(辛卯),洪水又损坏了同州冯翊县的衙门廨宇,淹死了很多人.七月二十六(丙申),朝 ...
-
每日笔记(10月9日)铁城子笔记之一
每日笔记(10月9日)铁城子笔记之一
-
李丹婕 | 瀚海都护府与瀚海都督府之辨——兼及唐前期管辖北方游牧部族势力的军政建制及其调整
唐朝北陲二府(单于都护府和安北都护府)是唐朝北部边境应对草原游牧部族势力的重要军政机构,也是把握唐朝北部边疆局势变化和大漠南北政治动向的重要环节.在二府前期沿革史上,瀚海都护府的设置与变化是关键一环, ...
-
中宗继统(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四)
弘道元年十一月丙戌(初三),唐高宗因自己病重,下诏暂停明年封嵩山的计划.高宗苦于头痛,无法看东西,于是召侍医秦鸣鹤前来诊治.秦鸣鹤诊后提出用针刺头出血可以痊愈.武则天正在帘中,她不希望唐高宗的病能治好 ...
-
裴炎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八)
武承嗣请太后追封她的先祖为王,并建立武氏七代祖先的宗庙,武则天同意了.裴炎进劝谏道:"太后是母临天下,对外应当展现自己最大的公心,不可偏私于自己的亲族.您没见吕氏的前车之鉴吗!(太后母临天下 ...
-
孙万荣之死(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四)
神功元年六月甲午(三十日),契丹孙万荣被家奴杀死. 孙万荣打败唐将王孝杰后,在柳城西北四百里处凭借险要地势筑城,留下老弱.妇女和所缴获的武器资财,派他的妹夫乙冤羽驻守.自己则继续率领精兵侵扰幽州地界. ...
-
轶事三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四)
其一:宁陵县丞.庐江人郭霸靠对武皇阿谀奉承获取了禄位,并当上了朝廷的监察御史.有一次,御史中丞魏元忠得了病,郭霸去探视上司.为表现自己对上司的尊敬和爱戴,郭霸学勾践亲口尝了尝魏元忠的粪便.尝后他高兴地 ...
-
陈子昂二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五)
麟台正字.射洪人陈子昂上疏朝廷,认为:"朝廷派遣使者巡察四方,不可任用不称职的人,刺史.县令诸官员不可不认真选择:近年来百姓疲于征战,不可不好好安抚.(朝廷遣使巡察四方,不可任非其人,及刺史 ...
-
反易刚柔,故山变为灾(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四)
垂拱二年九月己巳,雍州向朝廷报告,说新丰县东南有座山从地下踊出.朝廷于是改新丰县为庆山县,各地方都上表祝贺.江陵人俞文俊不以为然,他上书说道:"天气不和寒和暑就会并行,人气不和肉瘤就会滋生, ...
-
怀义和尚轶事(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三)
垂拱二年六月辛未(初三),朝廷任命苏良嗣为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待价为右相. 有一次,苏良嗣和怀义和尚在朝堂相遇,怀义对其傲慢无礼,苏良嗣大怒,命令随从拽住他,打了他几十下耳光.怀义赶紧跑去向太后告状 ...
-
男宠怀义和尚(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一)
武则天重修了原来的白马寺,派怀义和尚为该寺的住持.怀义是鄠县人,本姓冯,名小宝,以前在洛阳街市卖药,因千金公主的关系进宫,并得到太后的宠幸.武则天想让冯小宝自由出入宫禁,便命他剃度为僧,大号怀义.又考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三之十)
裴炎入狱后,郎将姜嗣宗从洛阳出发,出使长安.到了长安,刘仁轨问他东都洛阳的事情.姜嗣宗自夸道:"我很久之前就发觉裴炎有点反常了.(嗣宗觉裴炎有异于常久矣.)"刘仁轨又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