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周三 | 《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

今日豆瓣评分7.2分,548人评价

内容简介
xxxxxxxxx
本书是一本以节气为纲介绍草木风物及时令美食的生活美学之书。具体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草木,从植物引申到风物、美食、手艺,倡导遵从自然规律生活,遵从自然中衍生出的生活智慧。由自然风物出发挖掘相关的民俗典故,捕捉匠心民艺、时令雅趣,分享本真的生活方式,书写节气文化传承的智慧与美好。
作者介绍
殷若衿,生活美学家,本名殷悦,现居上海。自幼习画,喜爱草木、喝茶、文人字画,喜爱研习中医食养文化,喜爱游走青山绿水间,跟随四季流转去生活。致力于东方美学传播,目前创办有以二十四节气为纲的传统饮食品牌廿四食笺与文人服装品牌衿缨。曾出版《印度拾尘记》。
原文书摘
1.芒种时节,黄梅雨季,大雨时行。榴花照眼明,枇杷半坡黄。五月节,悬艾于户,香囊随身,兰汤沐浴,龙舟竞渡,粽叶飘香。蛙鸣庭草,田畦农忙。一钩新月天如水,两点雨滴山如眉。
2.记忆中的端午节,就是这样,盈满淡淡的艾蒿香气。如今,每年端午,婆婆还会采来艾蒿,发给我们家几根以驱邪避虫。婆婆是岭南人,春节是吃饺子还是吃年糕,这个问题中国南北方还统一不了,端午节插艾蒿的习俗,大江南北倒是空前一致。
3.辛弃疾诗云:“春在溪头荠菜花。”江南早春二月,荠菜成为春天的使者从泥土中萌出。“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到了三月,荠菜便已经肥嫩到可以媲美灵丹妙药了。苏东坡对荠菜情有独钟,“时绕麦田求野荠”“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悦读者荐

一、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近听到一个长者提到最爱还是自然,并分享了《本草纲目》。

上周一人一书线下读书会,嘉宾分享的是《苏东坡传》,苏东坡集诗、书、画三者精华于一身,精神、气韵、情调于笔端舞出,寥寥数笔即勾勒出大自然蓬勃的生命力,传达出的正是一种物我两忘的喜悦,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活动纪要 | 第558期:二师兄分享《苏东坡传》

这本书有色、有味、有趣,有诗、有画、有意。不仅可以学做节气美食,点缀时令花卉,还能临摹水墨丹青,赏吟古风雅韵。在作者的指引下,走过流转四季,从植物到风物、美食、手艺,顺应物候之道,收获节气智慧,领略趣味盎然、生机勃发的岁月之美。

二、如何观察四季流转?

这本小书的观察点,放在了作者平日最喜爱的花草和它们带来的生活中的小而有趣的事上,这是观察四季流转最好的角度。

儿时老房子背后的山上的植被,上海的家的楼下花园里的花草树木,书房、案头的瓶子中的插花,餐桌上的蔬菜、茶点,盘中的水果,无一不随着季节的更迭而变化。

游苏州的可园,看到入口的门楣上刻着“四时风雅”四个字。当年的园林设计师有心把水榭造在湖边荷花的下风处,夏日的风吹来,水榭上的赏荷人便浸身于一片荷香中,颇得四时的精妙意趣。

在作者看来,风雅便是抛弃世俗名利之心,以平和细腻之心去感知自然、感知天地——赏时令风景,吃时令食物,饮时令茶,折时令花草入室,感受季节流转之美。

三、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去做?

1.让节气成为生活的小旗帜。

有朋友说:你对节气记得最牢。其实我不会背节气歌,但并不妨碍我庆祝24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衣食农事,依季候而作,随岁月流转。可以提醒我们天地万物的美丽曼妙,生活瞬间的微妙幸福。如果你记不得,可以看我们每天的五色阅历。

2.依循节气去吃饭。

孔子曰:“不时,不食。”就是说,人们的饮食要顺应节气而食。
大自然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天人合一”才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

《黄帝内经》中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可见,古人早已总结出养生的根本:顺应大自然的节气变化规律安排饮食,才不会让疾病有可乘之机。

3.用五色随手拍记录定格节气

日子每天平淡过去,阴晴雨雪,花开花落,似乎惊喜甚少。
但那些逝去的岁月,每当我们无意翻开之前的照片,却发现原来那么美好。
用照片记录下美好,领略四时草木之美在不同时空的星点心情和感受。当有一天老去,这些回忆,将是我们可拥有的巨大财富。

“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物候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让生活顺应自然、合乎于道,养心、养生、养情,找到回归内心的本真生活之美。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三绿色乐活日快乐!

悦读者:花想容

编辑:子衿
审校:树阴照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