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文献·读文献】刘西川:找文献、读文献,我想说的7个点(附带16篇相关帖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万象皆见前

这是创新的时代,如何推陈出新?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社会,不管我们是否从事专业的研究工作,都需要掌握快速高效地收集相关专业资料的能力,并通过学习这些资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想要拥有这样的本领,适当地掌握一些(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非常幸运的是,互联网上的各种搜索引擎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极为方便的检索路径。

1.关于找文献和读文献,有没有经验或好的做法?答案是肯定的。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才是最有效的。有时也会出现听上去感觉很容易,自己做起来却很艰难,效率也不高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一时半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路径和方法,可以先看看别人分享的做法和经验,从中挑选几个适合自己的,然后就开始尝试。在“干”中,结合具体内容和自身实际做出调试,形成自己的方法和特点。具有自成一派的处理文献的方法,那已是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坚持之后的阶段了。

2.找文献,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目标,穷尽文献是一名研究者应秉持的严肃态度。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文献,才能做到研判准确和心里有数。穷尽的态度,还意味着熟悉和如数家珍,在此基础之上的思考才能更有温度。

3.如何才能打开局面呢?我倾向于先看中文综述,特别要看中文权威文献中的综述部分,通过对中文文献的初步了解后,再来检索英文综述,其中,要注意查找英文引用率较高的文献,只要能够找到一至两篇高质量的文献,就可以反复通过“往回追溯”和“向后拓展”来扩大战果。除了以上介绍的,还有一种最为极端(很少!)的情况,就是该领域的研究在中外都是空白,或近似空白,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遇到。但如果真的碰上了,就只能看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功底了!

4.具体又是如何做的呢?找文献有几个定式。第一,做文献目录,进行归类。找来的文献不是随便一放,而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到手的文献进行归类,要做到“分门别类”,并对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与整理,有结构的容器才能多装东西!同时,要做好文献目录,这样才能快速便捷地查询到自己所整理的相关文献。第二,定期翻阅,及时更新。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去逛书店,一种是去期刊资料室,一种是去图书馆。目的就是看看近期是否出现了新的资料,如新的著作,新发表的期刊论文等。当然,定期翻阅还包括浏览近期的电子资源如知网或某位学者的个人主页等。定期翻阅的目的就是不断扩大范围、更新文献,一旦找到合适的文献,新的文献,就需要赶紧添加到文献目录中。第三,“顺藤摸瓜”。在读文献的过程中,需要留意还有哪些文献是自己没有关照到的。此时,著作或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引用和注释等部分就要重视起来,要围绕着某个具体内容如某个观点、方法技术或数据等去搜寻相关的文献。

5.找文献、读文献不能仅仅停留在搜寻、搬运和整理文献的水平。找文献、读文献一定要开动大脑,积极思考。不能忘记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做出自己的增量与贡献,这就需要我们在找文献、读文献的过程中,始终将问题和猜想放在核心位置。找文献、整理文献可以说是体力活,而通过读文献理出线索、提出问题和猜想那就是脑力活了。可以说,问题意识和猜想能力是找文献、读文献所必备的,不停地找,反复阅读,就是为了提出问题和猜想,然后验证猜想。

6.找文献和读文献,既有苦,也有乐。找文献是不容易的,有的文献得来不费功夫,有的却要费很大的劲,有的甚至还要花费较大的金额。读文献也不轻松,尤其是要在一堆文献中,理出线索,分门别类,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如此,这可能还不是最令人痛苦的。在我看来,找文献和读文献最大的痛苦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推倒一切、重新再来。有的时候,一些关键的文献找不到,会卡壳、停滞不前;有的时候,纠结于现有文献,难以明确地提出问题;有的时候,突然发现某个文献证实了自己的某个判断,又需要重新再来。书山有路,径有苦乐,如果自己找了很久的文献突然出现在面前、或者心中一直惦记着的某篇文献不期而遇,一丝预兆都没有,犹如神助,那么这种相见恨晚之喜将是难以言表的。

以下,我将近期本号推送的有关找文献、读文献方面的推文进行了整理,并将其归类于【找文献·读文献】专栏,同时附带了相关链接,便于大家收藏和查阅。

(0)

相关推荐

  • 研究生提升学位论文质量,你需要这样做!

    研究生提升学位论文质量,你需要这样做!

  • 一些论文经验 · 语雀

    原文: 论文经验 本文针对论文的查.读.写罗列了一些理论.工具.方法,可以看成是一份简单的入门级科研参考手册.适合如下人群阅读:有一颗学术心思但完全不知道怎么下手的小白希望更有条理地应付掉毕业论文的同 ...

  • 毕业论文写作的方法有哪些

    毕业论文终于写完啦!paperpp查重14.5%,知网查重6.4%.由于没有基本上没有copy,因此也没有大动干戈翻来覆去地改,而且我也不追求百分之零点几的查重率,可谓是佛系毕业! 第一次写论文,由于 ...

  • 【文献综述】刘西川:文献综述的若干个人体会

    文献综述的若干个人体会 刘西川 一.小引 前段时间,我的好朋友宋瑜邀请我去他们英文写作小组交流.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在文献综述方面的认识和体会,然后前往与小组成员分享.以下就是我在此次交流活动中的发言内容 ...

  • 【找文献·读文献】刘西川:读文献——从做一篇小论文开始

    最近,读了一篇蔡宁老师写的文章,题目是<博士生,要慎读文献>(以下简称"蔡文").蔡文提出了一些有关研究生读文献的观点,别具一格,如博士期间读文献应从做一篇小论文开始, ...

  • 刘西川 | 如何动手写一篇实证文章?(1)——观点最重要!

    摘要:年轻朋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常常把握不好写文章的重点.难点.顺序以及相关规范等问题.在这篇推文中,笔者与年轻朋友一起分享如何动手写实证文章的个人经验.第一个经验是,时刻要想着自己的观点,即文章的重 ...

  • 刘西川 | 如何动手写一篇实证论文文章?(2)——搭架子

    搭架子的目的就是论证观点,在实证论文中就是提出并检验命题.在一篇文章中,观点是论证出来.就实证论文而言,论证观点的思路和过程是:提出问题和命题,然后实证检验,进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搭架子首先要搞清楚一 ...

  • 刘西川 | 如何动手写一篇实证文章?(3)——行动顺序

    观点和搭架子都要落实在行动上.写文章有千头万绪,究竟从哪里开始才算合理和高效的,又该如何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呢?行动顺序,可以分为准备和写作两个阶段. 根据我的认识,这两个阶段在行动顺序上有四个要求 ...

  • 刘西川 | 如何动手写实证论文?(4)——内容完整

    在这里,我将根据期刊论文发表的标准来概括一篇实证文章所应该包含的内容,具体见表1的左列.从内容完整性来看,一篇论文至少应包括"引言"等六部分,即使最后一部分里包括的注释等都是不可或 ...

  • 刘西川 | 写综述,把握好一个中心和四个“分”

    写综述,对很多年轻朋友来讲,是一件比较痛苦或困难的事情:要么是不知道如何操作,想出力却又不知道力气该用到哪里:要么是忙活了半天,累得满头大汗,忙完提交给老师后,老师认为就是罗列,没有达到综述的目的.在 ...

  • 刘西川:经验证据好坏优劣的研判标准

    一.缘起 在最近一次讲座的提问环节,有一位同学提问:判断一篇实证论文经验证据的标准有哪些?当时时间比较紧,我在现场没有想的太细致,便回复他,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水平,现场回答一时说不清楚,会在讲座结束后整 ...

  • 【问题】刘西川: 论文写作的最大流弊就是问题缺失!

    [按]最近,有一位朋友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刘老师,您能详细讲解一下什么是研究问题?如何提出研究问题?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对此,我将之前有关"问题"的4篇推文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