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中医辨证论治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可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内分泌失调以及营养障碍等疾病中。
【辩证分型】
        一、风水泛滥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如水肿较甚,亦可见沉脉。
        证候分析: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见恶风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全身浮肿等症;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水相搏,推波助澜,故水肿起于面目,迅及全身;若风邪兼热则咽喉红肿热痛,舌红,脉浮滑数;若风邪兼寒,邪在肌表,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故见恶寒发热,咳喘;若肿势较甚,阳气内遏,则见沉脉,或沉滑数,或沉紧。
        二、湿毒侵淫症状: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甚者溃烂,恶风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证候分析:肌肤乃肺脾所主之域,湿毒侵淫,故肌肤疮痍;湿毒未能及时清解消散,内归脏腑,使中焦脾胃不能运化水湿,失其升清降浊之能,使肺不能通调水道而小便不利;风为百病之长,故病之初起,多兼风邪,是以肿起眼睑,迅及全身,有恶风发热之象;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是风邪夹湿毒所致。
        三、水湿浸渍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证候分析:水湿之邪,浸渍肌肤,壅滞不行,以致肢体浮肿不退;水湿内聚,三焦决读失司,膀胱气化失常,故小便短少,水湿日增而无出路,横溢肌肤,所以肿势日甚,按之没指;牌为湿困,阳气不得舒展,故见身重神疲,胸闷,纳呆,泛恶等症;苔白腻,脉沉缓,亦为湿胜脾弱之象;湿为黏腻之邪,不易骤化,故病程较长。
        四、湿热壅盛症状: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证候分析:水湿之邪,郁而化热,或湿热之邪壅于肌肤经隧之间,故遍身浮肿而皮肤绷急光亮;由于湿热壅滞三焦,气机升降失常,故见胸脘痞闷;若热邪偏重者,津液被耗,故见烦渴,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均为湿热之征。
        以上四型为水肿之阳水。
        五、脾阳虚衰症状: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院腹胀问,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证候分析: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脾虚运化无力,故脘门纳减,腹胀便搪;脾虚生化无权,阳不温煦,故面色萎黄,神疲肢冷;阳不化气,则水湿不行,而见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是脾阳虚衰,水湿内聚之征。
        六、肾阳衰微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气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增多,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眈白。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证候分析:腰膝以下,肾气主之,肾气虚衰,阳不化气,水湿下聚,故见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水气上凌心肺,故见心悸气促;腰为肾之府,肾虚而水湿内盛,故腰痛酸重;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故尿量减少,或因下之不固而多尿。故有浮肿与多尿并见;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养,故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阳气不能温煦上荣,故面色灰滞或眈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均为阳气虚衰,水湿内盛之候。
        以上二型为水肿之阴水。
【分型治疗】
        一、风水泛滥治则: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麻黄、生石膏(先煎)、白术、茯苓、泽泻、浮萍、生姜、大枣、甘草随症加减: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桔梗、连翘,以清咽散结解毒;热重尿少者,加鲜茅根,以清热利尿;风寒偏盛者,去石膏,加苏叶、防风、桂枝,以助麻黄辛温解表之力;咳喘较甚者,加前胡、杏仁,以降气止喘。
        二、湿毒侵淫治则: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随症加减:脓毒甚者,重用蒲公英至、紫地丁;湿盛而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以清热燥湿;风盛而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以祛风燥湿止痒;大便不通者,加大黄(后下)、芒硝(冲),以清热通腑。
        三、水湿浸渍治则: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苓汤。
桑白皮、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白术、茯苓、苍术、厚朴、猪苓、泽泻、桂枝随症加减:肿甚而喘者,可加麻黄、杏仁、莱菔子,以宣肺泻水而平喘;胸脘病问,纳呆者,加杏仁、砂仁、蔻仁,以宣畅气机。
        四、湿热壅盛治则:清热利湿,分消水邪。
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羌活、秦艽、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商陆、槟榔随症加减:腹满,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后下)、防己、葶苈子,以助攻泄之力,使水从大便而泄。
        五、脾阳虚衰治则: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
附子(先煎)、干姜、草果、白术、茯苓、大腹皮、木瓜、木香、厚朴、大枣、甘草随症加减:气虚乏力者,可加黄芪、党参,以健脾补气;小便短少者,可加桂枝、猪苓、泽泻,以助膀胱化气行水。
        六、肾阳衰微治则: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熟地、淮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牛膝、车前于(包煎)、白术、白芍、生姜随症加减:小便清长量多者,去泽泻、车前子,加补骨脂、菟丝子,以温固下元;心悸,唇绀,脉虚数或结代,水邪上逆凌心,瘀血内阻者,宜重用附子,加桂枝、丹参、炙甘草,以温阳化瘀;喘促,汗出,脉虚浮而数,水邪凌肺,肾不纳气者,宜加人参、五味子、牡蛎,益气摄纳,以防虚脱之变。

(0)

相关推荐

  • 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 本病当属中医"水肿"范畴,为多种病因损及肾脏所致.由于风寒热毒等病邪侵袭以及劳伤内伤等,损伤脾肾.湿热下注或脾肾亏虚,统摄固摄失职,精微下泄,故出现大量蛋白尿;由于外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水肿】

    水肿 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使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壅滞,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致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肾 ...

  • 运脾转枢治疗肾病水肿

    肾病综合征,水肿,脾阳虚衰证,治以加味异功散,温中健脾,化湿利水. 周某,女,5岁.医案编号:047H022. 初诊:1980年10月14日. 反复全身水肿3年. 3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 ...

  • 水肿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本证主要为风邪外袭,湿毒漫淫.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及房劳过度.或生育不节所致.其主要病机特 ...

  • 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不传之秘!

    中风卒倒不语,须用皂角.细辛,开关为主. 痰气壅盛,须用南星.木香为主. 语言謇涩,须用石菖蒲.竹沥为主. 口眼斜,须用防风.羌活.竹沥为主. 手足搐搦,须用防风.羌活为主. 左瘫属血虚,须用川芎.当 ...

  • 尿频中医辨证论治两则医案

    导语~尿频中医辨证论治两则医案 尿频一般是小孩子和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随着现代人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房事过勤或者过食甘厚之物,尿频患者亦很多,特别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虽说尿频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形成原因从中 ...

  • 早泄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早泄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大致分为肝经湿热.阴虚阳亢.肾气不固.心脾虚损等方面而致精关失固. <景岳全书>云:"盖精之藏制虽在 ...

  • 中医辨证论治,一症一方,内调加外用,消除...

    消除1.7厘米甲状腺结节,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这位杨女士,于2020年3月6日来我门诊初诊.自述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不适,异物感,吞咽无碍,触摸颈部有结节,遂至某三甲医院进行B超检查. 超声示: ...

  • 痿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临术上以下肢痿弱,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多见.受病肢体外观大多有肌肉萎缩.瘦削枯萎的改变.故有"痿_"之称.根据其发病原因和 ...

  • 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

    肥胖,又称为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是一种疾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第二届中国肥胖指数公布,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 ...

  •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文章摘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此处所讨论的头痛,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以头痛为主药症状,不包括某种疾病的兼证头痛.病因:头为"诸阳之会&quo ...

  • 呃逆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

    呃逆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