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六
相关推荐
-
气分热盛之“辛凉重剂”一一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梗米六合.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 ...
-
明师解惑 | 桂枝汤去芍药汤方证概述
本文节选自薛院长伤寒论读书会讲稿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 ...
-
厥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五
厥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五 <伤寒论>曰:"厥阴之为病,消渴(即口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蚘.下之,利不止."一般都认为这 ...
-
太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四
五苓散目前虽没有充分的论据得出它的利尿作用是在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或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但是有利尿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它的适应证是:"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注: 消渴,就是渴感的意思) ...
-
太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五
<伤寒论>曰:"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后世注家,对这一条的文字,有很多的怀疑,而提出不同的意见.王宇泰说:&q ...
-
少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九
少阳病提纲:"口苦.咽干.目眩",虽则不是怎样的典型和突出:但是有这些证候的发生,而认识到疾病,特别是急性传染病有趋向发展的现象,这在第一讲里,已经说过.但是,根据这些口苦.咽干. ...
-
太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
太阴病的提纲:"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这里的腹满.呕吐.下利,毫无疑问的,是由于胃肠运动和分泌机能的障碍或衰弱的关系而引起的.在第一讲里已经说 ...
-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一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一 少阴病的提纲是:"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些证候的出现,是标志着患者的机体机能已频于衰弱的状态,在八纲里,就是属于里虚的一类证候 ...
-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二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二 <伤寒论>曰:"少阴病,始得之,无汗恶寒,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这里的无汗恶寒发热,是太阳表症:脉 ...
-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四
少阴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十四 茯苓四逆汤,是治疗心力衰竭,并现神经虚性兴奋的烦躁,也就是"神不守舍"的前兆症,故于四逆汤中,加入宁心益气的茯苓和人参.< ...
-
《伤寒论》第四十六条解密
关键词:太阳伤寒,表证已解,余热未除,剧者必衄. <伤寒论>第四十六条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除,其人发烦.目冥,剧者必衄,衄乃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