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针札记:三焦经络同气、任督二脉经络同气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针 | 三焦经络同气

    前文已经说过了三焦与四肢躯干的对应关系,这篇文章主要是说说三焦与经络的对应关系.   上焦的范围在前文已经说过,是从前鸠尾穴的水平线到天突的水平线区域为上焦,而内在的中医学中的心以及心包都在上焦都区域 ...

  • 四总穴歌与黄帝内针的联系

    无论是爱好者,还是对针灸疗效尚未确信的医生来说,学习<黄帝内针>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在最重要的针灸典籍<灵枢经>开篇,黄帝为了自己的子民免于疾病之痛,就曾向岐伯请教最简单.易用 ...

  • 学针札记:手足三阳经之少阳、太阳同气

    手足少阳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第一个对应是腕对踝,手少阳经在腕是阳池穴,足少阳经在踝是丘墟穴:第二个对应是肘对膝,手少阳经在肘是天井穴,足少阳经在膝是膝阳关穴:第三个对应是肩对胯,手少阳经在肩是肩髎穴, ...

  • 学针札记:三焦同气

    三焦在躯干的定位,<黄帝内针>书上这样明确:上焦是前为鸠尾穴.后为至阳穴以上的区域:中焦是前为鸠尾穴至神阙穴.后为至阳穴至命门穴之间的区域:下焦是前为神阙穴.后为命门穴以下的区域. 三焦同 ...

  • 学针札记:经络同气

    三焦同气,明确了上中下三部的同气对应关系:经络同气,则是明确三阴三阳经络之间以及任督二脉的同气对应关系. 经络同气就是同名经同气.经的名字相同,他们之间就是同气关系. 比如说阳明经,不论是手阳明大肠经 ...

  • 学针札记:头手足经络和手(掌)头同气

    <黄帝内针>把头部经络分为头顶.面额.头部后侧以及头部两侧等四个区域来求同气. 头顶区域的同气是厥阴经,在手为劳宫穴,在足为太冲穴.面额区域,也就是额头和面部主要是阳明经同气,在手为合谷穴 ...

  • 学针札记:颈项、肩、腰经络同气

    很多人不注意生活方式,颈肩腰腿疼的现象比较多见. 颈项同气怎么找?根据三焦同气原理,颈项的同气点一般在腕踝上. 颈项风府穴至大椎穴是督脉循行区域,在手为后溪穴,在足为申脉穴. 天柱穴至大杼穴是太阳经循 ...

  • 三焦经络同气、任督二脉同气

    在前篇三焦同气,说了躯干与四肢在定位上的同气对应关系,这一篇说说躯干三焦与经络的同气对应关系.躯干三焦在后背主要是太阳经循行区域,上焦.下焦在手为支正穴,在足为跗阳穴:中焦在手为小海穴,在足为委中穴. ...

  • 学针札记:“十四”经络

    黄帝内针是地地道道的六经辨证,平时常用的是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加起来正好是"十四"经络. 十二正经,手足各六条. 手上六条,分为手三阳.手三阴. 外侧为阳,里侧为阴,顾名思义,手三 ...

  • 学针札记:手足三阳经之阳明同气

    手足阳明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第一个是腕对踝,手阳明经手腕处的阳溪穴,对应足阳明经脚踝处的解溪穴. 阳溪穴区域内出现的不适症状,比如酸麻胀痛冷热等,都可以按照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法则 ...

  • 学针札记:手足三阴经之太阴、少阴、厥阴同气

    手足太阴经络同气的对应关系,第一个对应是腕对应踝,手太阴经在腕是太渊穴,足太阴经在踝是商丘穴:第二个对应是肘对应膝,手太阴经在肘是尺泽穴,足太阴经在膝是内膝眼:第三个对应是肩对胯,手太阴经在肩是肩髃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