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黄瓜架怕挪

(0)

相关推荐

  • 胶东乡村记忆:老辈过年之前要“糊墙”,这算是个技术活

    "二十四,扫房子."正如这句民谚所说,年关将至,不少人家也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辞旧迎新.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里都有了装修,所谓"扫房子" ...

  • 关天得|| 赞儿马到(外三首)

    赞儿马到 文/关天得 少小聪明荣未断,青春优秀品常谦. 十年困冻习科考,九载熬油中状元. 贷款求学拖债重,择优上岗就职难. 感恩众位多擂鼓,辛未高师榜列前! 教子格言 文/关天得 而立身强至顶峰,六十 ...

  • 【河南·驻马店】李倩丨奶奶的园子

      奶奶的园子   文/李倩     姑姑们还没有出嫁时,家里人挺多.奶奶便把离家最近的一块地划出一半,用来种应季蔬菜,另一半也不再种小麦,玉米,而是种些花生.红薯,奶奶说种些杂耍,让大家解解馋. 菜 ...

  • 饶阳这个小孩没有腰,咋回事?

    秋收记忆之四 扦高粱 秋收记忆之四   扦高粱 现在我们这里种高粱的是越来越少了! 我小时候,因为据说高粱产量高,又耐涝,上头因此号召大量种植高粱. 其实,就像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的: ...

  • 农民种植黄瓜,5亩收入10万元,有什么“绝招”?

    "俺家的黄瓜长势特别好,产量高,平均每天采摘500多斤,能够采摘到春节后的三月底."皖北蒋楼村蒋大哥高兴地说,他家种植5亩温室大棚黄瓜,预计总收入在10万元以上,让他感到很知足. ...

  • 黄瓜架怕挪

    黄瓜架怕挪 在过去的东北乡村里,老百姓家家都有一个小园子,用于种植一些蔬菜.从春天开始播种,一直到秋天,这段时间家里吃菜全指望着这个小园子了. 咱东北乡村的老百姓非常聪慧,把自己家的小园子布置得井井有 ...

  • “儿时的记忆”:苞米楼子怕拆

    苞米楼子怕拆 记得前些年有一部电视剧,叫<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剧中片尾曲歌词是由当代著名词作 家张黎先生写的.其中有这么几句歌词,"泥坛子怕醢.瓦罐子怕拍.酸菜缸怕碰.油瓶子怕摔 ...

  • “儿时的记忆”:瓦罐子怕拍

    瓦罐子怕拍 在过去的东北乡村中,瓦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在那时,老百姓家里的坛坛罐罐中,瓦罐子并不多,多用来煨汤.熬药和野外装水,方便生活之用. 瓦罐子,一种用泥土烧制的罐子,挺粗糙的,价钱也不贵,属于 ...

  • “儿时的记忆”:泥草房怕烧

    泥草房怕烧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老百姓住的房子多为泥草房.山墙是用黑土加麦秸秆打成的,而房盖上铺的是高粱秸秆.巴帘子和草苫子等易燃物品. 屋里搭有南北火炕,火炕中间有烟道,直通屋外的烟囱. ...

  • “儿时的记忆”:院子土墙怕倒

    院子土墙怕倒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家家户户住的是泥草房.房子四周是一个很大的院套,院墙是用黑土掺上小麦秸秆一榔头.一榔头捶打出来的,墙不高, 一米左右.房子前面院墙开有小门,上面有一个用破 ...

  • “儿时的记忆”:酸菜缸怕碰

    酸菜缸怕碰 酸菜,一种在秋天时用东北大白菜腌制的食品,是东北老百姓冬天主要的蔬菜. 每年到了秋天,东北乡村老百姓家里可热闹了.人们从大地里收回大白菜,拉回家里放置在院子里的一角,开始晾晒,使得大白菜蔫 ...

  • “儿时的记忆”:大黑锅怕砸

    大黑锅怕砸 在过去的东北乡村里,老百姓家里都有一口大黑锅,用来烧水.做饭.炒菜.蒸干粮.有的时候家里冬天喂猪的猪食还得用这口铁锅来加热. 对于老百姓家里来说,一口大黑锅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 ...

  • “儿时的记忆”:柳罐斗子怕漏

    柳罐斗子  柳罐斗子怕漏 我记得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乡村里,柳罐是用来从带辘轳把的土井里往上打水的工具,它是用细柳条编织而成的. 在过去那个特殊的时代,木桶不抗摔,容易破碎,铁桶当时还是很珍贵的, ...

  • “儿时的记忆”:大酱碟怕歪

    大酱缸 " 大酱碟 大酱碟怕歪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北乡村老百姓家里的炕桌上,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吃饭时家家桌子上都会有一个大酱碟,而且里面盛满了自己家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