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练功中的“意念” 作者:戳脚文趟子拳第三代传人吴来明

戳脚文趟子拳第三代传人 吴来明

肢体的演练,若不超出人身之极限。只要下功夫去练,是很容易达到的。而意念则不同,人因所琐事繁多,练功中要想改变人的思维,不产生杂念,而达到意念集一,万事空之境界,是极难做到的。

内功内练之法,实属用意练意之则。其原理是,意到,则气到。意运,则气运。意松,则身松。意柔,则身柔。意顺,则身顺。意整,则身整。意合者,全身俱合。达境者:意空,则全身内外皆空。总之:功成与徒劳,内功与外练,练武与练舞,只在用意或不用意之差别。

查仙古至今,无论佛道两家,及儒家之论,或千门百派开山之鼻祖,宗师。或武技绝顶之高人,乃至技艺超群之拳师。所传之功法各得一章,千姿百形。所传之理法,虽千言万语,千篇万卷。但法则终归共于内练“神意气”之理,外练“筋骨肉”之法,终达“松柔静”之学。古人云:道不远人,人自远道,其言常悟矣。

习技者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之辛劳。都想练之有所成,成之有所用。但现实演练者众多,而练成功者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功成者,用意专心。途劳者,杂念重重,想事非非之故。同为练功,结果则不同。

古人云:习技未达者,多形过于意。造诣较深者,则以意示形。由此知之,意到形随者,入门矣。意到形到者,可搏矣。而意到形到未知熟为先后者,则化矣。玄妙之机,随意而生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