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转行,且慢!

导语:已经过半的2020年,一个“难”字不足以形容。个人之于时代,就像洪流中的一滴水。是奋勇前进,还是改弦易撤?

人们常说,“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世道好时,风调雨顺大家平安喜乐,一旦风云变幻,对前途感到迷茫,开始各谋前程,但小博君不建议地产人轻易转行!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1

怕被时代抛弃
焦虑的地产人

”拼搏到感动自己,努力到无能为力。”地产人每天喊着口号打鸡血。直到夜深人静,才觉得自己全身力气都被抽光,身体被掏空。

从“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到“要么交业绩,要么交尸体”,地产人在业绩的重压下,只能“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几乎每个地产人都无数次在心中默念“老子不想干了”,“老子现在就走”,“做保姆、保安、送快递的”可真正能放下一切离开的却少之又少。

面对地产竞争激烈的环境,不进则退。每一个人都需要高周转一样工作。地产行业的高周转,是有目共睹的。与家人聚少离多,将精力与时间奉献给了客户与合作方。孩子的成长无法参与,缺席与朋友的团聚。逃离“地产”成为了多数地产人的心愿。

受疫情的影响,今年保就业成了国家家庭的重要话题。最近,人社部公布了《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这次,国家一次性拟新增10个新职业,而且这只是大类职业,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社区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核酸检测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健康评估师和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

前段时间,火爆的“地摊经济”,地产人已无法按捺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找到了宣泄的口。

摆在面前的这些岗位,仿佛给了地产人职业道路上的一道光。同样,想象着根据自身岗位优势摆摊,实现财务自由。

同样,让地产人焦虑的还有年龄。

古人云:“三十而立”,这个年龄的确是一个职业生涯比较关键的环节,大家对“30岁”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把它视为人生转折点、事业分水岭,仿佛30岁之前没混出个样子这辈子就这样了。

都在说房地产不需要35岁以上的中年人,虽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如果在35岁以前没有进入中层管理岗位,那还真不妙。

年纪大了,身体机能比不了年轻人,熬夜加班都成了奢望。

2

这山望着那山高
要选择离开吗?

从1998年住房体制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就驶上了快车道,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从1998到2017年,虽然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从总体来说,中国房地产行业在量价上都处于单边上扬的态势。

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开始由高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过渡,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进入了VUCA时代。整个行业的节奏、结构越来越难以判断,众多的疑惑与困难导致了在未来十年内,选择困难将成为常态。

房地产行业依然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压舱石、稳定器的角色,未来机会很多,前途仍旧光明。

今年很多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被拍到了沙滩上,电影行业刚刚要恢复元气,而地产行业供需两端都展露出了韧劲。2020年上半年,TOP100企业销售额均值为512.1亿元。但从单月来看,企业正在逐步恢复因疫情影响的业绩,6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上升29.3%,环比上升45.6%。

2020年上半年,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额为2371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一二线城市甚至拍出不少地王。

这一轮的寒冬并不仅仅是房地产而已,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房地产反而可能是最稳健的方舟。因为房地产行业目前依然赚钱,拥有这十几万亿的市场大家公认的三大高薪行业,即使在经济下行,但薪酬水平仍然占据优势地位。

任凭风云变幻,该坚持还是要坚持!

3

那些转行的人

都去了哪里?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45岁以上的地产人都去哪了?》,这也是很多地产人关注的话题。

大多数高速发展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职业经理人45岁以上还在一线奋斗的总是少数,要么做到高管,要么转行。还有一些40岁以上的地产人,做到一些副职,难以上去了,其中一部分地产人会为自己提前做好打算。

比如在40岁之前用地产赚来的第一桶金,提前布局好投资领域,以便到了一定年纪可以顺利退出,提早为自己打算好退路。

通过观察身边转行的地产人发现,地产时间做的长的或者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一批人,大部分还是与本行业相关的产业,比如自己合伙做地产投资(比如产业园投资等)、或者在里面做操盘手(私企老板的职业经理人,但是有股份)。

普通人的转行,有的跳出房企,如设计类的去了设计院;财务去了大部分企业或者咨询、投资金融行业。另外还有一种也就是本职工作+其他兴趣(所谓的主业+副业),做自媒体或微商等,尝试一下没什么错。或者在互联网上做一些输出尝试,可以是知识类的,也可以是带货类的,多去试错。

4

地产人不要轻易转行
职场“
小强”生存法则

在个体生存成为难题的大环境下,想转行或者盲目跳槽的地产人应该三思:为什么离开?要生存还是要发展?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吗?

巴菲特的人生座右铭:“了解你的能力圈并坚守在圈中,圈的大小并没有那么重要,知道自己能力圈的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小博君认为明确自己的能力圈是可取的。

在工作上,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扰。作为职场人,一定要冷静分析,找出原因,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决断,才能让你的职场道路走的平坦。
当前动荡的市场环境下,精干高效的组织、卓越的人才团队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自身就要提升自实力,修炼内功,提升个人综合竞争力。
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沉下去提升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宽容度去适应企业。

首先,对自己要充满信心。房地产行业16万亿的市场,未来至少还会有10年的发展期,不用过分焦虑,挖掘自身的价值点。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

其次,终身学习,创造价值,获得职业生涯的纵向发展,只要你对房地产行业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并执着付出努力,总能找到落脚点和发展轨迹。

每个人为企业工作都是在创造价值,但一个人要想在公司和职场上持续保持竞争力,就一定要不断地增加自己所创造的价值。另外,增加其它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还可以到别的岗位上继续工作。因此,建议大家每年都评估一下自己所做工作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并且努力在每一年都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价值。这样不但能保证自己职位的稳定,更可以带来升职加薪的回报。

最后,保持敬畏之心。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成为大牛人苏格拉底的哲学基础。正确评价自己,正视时代的变迁和自己的局限。

(0)

相关推荐

  • 地产界的职业经理人们,你们躺着都可以“好过”的日子只剩下3-5年了吗?

    艳姐说 "在三五年以后,现在市场上飘着的这些职业经理人,已经没日子好过了,已经无路可走了."进入了地产下半场,地产职业经理人离职的消息不断,或许很多职业经理人已经意识到,洪水猛兽即 ...

  • 我还是坦白吧,我想过吃“回头草”

    金三银四,万物复苏,又到了招聘.跳槽的季节. 有个颇为有趣的统计,说是每年3-4月份跳槽,薪资涨幅最大,平均超过40%.而2月份则是最低的,增幅不到10%. 这个不难理解,毕竟我们的春节,基本都是在1 ...

  • 大浪淘沙,地产投资拓展人的出路在哪里?

    这篇文章是我最近与同行交流,对行业一些发展境况及个人应对措施的一些想法.文章有点长,时间金贵的人可直接退出. 星球中有一位应届硕士生朋友,今年毕业就加入了销售额前十的某房企投资部,不料市场下行,进去三 ...

  • 房地产不要中年人

    ●●● 1● ● ● 行业变天了. 前两天朋友圈被一篇有关渠道之恶的文章刷屏,引起了行业大讨论,我们发了篇文章,谈了谈我们对渠道的看法. 究竟是地产营销逐渐失效导致了渠道的兴盛,还是渠道绑架了地产营销 ...

  • 那些在公司打杂的地产人,还要继续干下去吗?

    之前我们和地产朋友CC聊天,他吐槽说,自己在公司里不知道怎么就成了专门负责给大家点外卖的角色,点一次两次还好,现在已经到了每次都由他点的地步就开始厌烦了,仿佛自己不是个地产人. 和CC相似,还有地产人 ...

  • 某20强地产招聘要求35岁以下,35岁是道坎?

    前几天,看到一则某20强地产公司的招聘信息. 对年龄23-35岁的任职要求,赫然在目. 看到这则消息的地产同学们,也在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感叹地产人的艰难. 要知道,90后都已经步入30岁. 小于35 ...

  • 如果有朋友做房地产,请你对他好一点!

    一 房地产哪个岗位最光鲜,老板.高管? 你错了! 我所知道的中国房地产老板.高管们都夹着尾巴做人,练就了一副随时当孙子的能力.他们游走在政商关系的边缘,危险系数不比腐败官员低多少?你干净,你拿不到地啊 ...

  • 干了四五年,不如校招生

    地产八卦女说 一个以年轻人主导的地产大时代,已然到来. 文 | 地产八卦女 1 昨天看到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在网络流传,清单显示了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技术类岗位的年薪水平,动辄30万以上的出 ...

  • 你们开发商还没有被维权?看这个郑州地产品牌人的秘笈!

    房地产企业品牌是一个很容易尴尬的岗位.怎么说呢?我做这个岗位5年了,行业外朋友问我做什么?房地产品牌.他们往往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卖房子的啊! 房地产品牌不像融资.拿地.设计.工程.采购.成本.营 ...

  • “打工人”的职场焦虑,如何化解?

    “打工人”的职场焦虑,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