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于枣阳历史上的文学丨雪潮

震惊于枣阳历史上的文学
文/雪潮 图/网络
网上搜索枣阳历史人物,得到不长的一串名单,但都是皇帝,官员,将军和学者。朝代也多集中在东汉,南宋,明清。除更始帝,光武帝外,大都不甚出名:谢该,宋忠,刘毅,刘珍,东汉学者。孟宗政,孟珙,南宋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王琰,明宪宗成化十一年进士,官职任监察御史。王一鹗,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特别一提的是袁奂,明末清初,做过江夏知县。著有《鹿门草》、《续蝉吟》、《二陟堂诗文集》。这可能是枣阳最早的作家诗人。其次是史策先,道光进士,中宪大夫。 有诗集《寄云馆诗抄》。其兄史仲先也有诗集《吟香堂诗》四卷。
从6000年前的雕龙碑,到明末之前的5600多年间,枣阳本土自生的作家诗人文学家几乎一片大空白,文坛也是一片大洪荒。不得不令人震惊震憾!
襄阳有杜审言,孟浩然,张继,皮日休。宜城有宋玉。枣阳竟然阙如,可能还有待进一步找寻。
明朝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珍珠衫虚构出传奇小说故事,“话中单表一人,姓蒋,名德,小宇兴哥,乃湖广襄阳府枣阳县人氏。”大学时读过,很好奇枣阳人成了小说主人公。可能有生活原型。记得作协牛主席博客第一篇就全文刊载此小说。也算是为枣阳文学增光添彩。
值得欣慰的是,孟浩然,李白,韩愈路过枣阳,留下了几首诗歌,柳永弥留之际,也总结了下人生。填补了枣阳古代文学的一些空缺。本土作家张承明先生在这方面素有研究,造诣颇深。《枣阳史话》考据详实,评析精妙,值得称道。
夕次蔡阳馆(孟浩然)
日暮马行疾,荒城人住稀。听歌知近楚,投馆忽如归。鲁堰田畴广,章陵气色微。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孟浩然四十岁赴京赶考落第,回家路过枣阳投宿蔡阳写下该诗。这时的蔡阳古城已经荒凉不堪,也许快到家了,蔡阳客栈才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鲁堰一带田地广阔,舂陵气象一片暗淡。忽而又想到明天就要见到高堂,一定要效仿下二十四孝之一的老莱娱亲,不能尽忠,还要尽孝,也算是旅途凄凉中的自我慰藉。

盛世唐朝,枣阳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名人轶事。这虽即兴而作,但算是大诗人写枣阳破天荒的第一首,具有重大的标志性纪念意义。
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李白)
朝涉白水源,暂与人俗疏。岛屿佳境色,江天涵清虚。目送去海云,心闲游川鱼。长歌尽落日,乘月归田庐。
李白写孟浩然,最著名的当属“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了。他去襄阳看望忘年之交的孟浩然,路过枣阳,一大早就游了刘秀故里舂陵白水源。白水源两岸景色秀丽,意境清幽脱俗;河中石激岛风光尤佳,河面倒影着太虚。目与云远,心同鱼闲。想到光武帝从这里骑牛举兵,纵横四海,一统天下。诗歌境界也顿时阔大起来,心志也顿时雄壮起来。以至于饮酒欢歌,沉醉尽日,乘月而归。
这首诗在李白诗集中也许平平,但在写枣阳诗中,却也出类拔萃。
题广昌馆(韩愈)
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问耕人。
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
韩愈任刑部侍郎,因上《论佛骨表》,“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因祸得福,这是他最悲壮最有名的诗歌。穆宗即位,九月召韩愈为国子祭酒。他此次北归路线,从江西到安陆,经随州到枣阳。
在枣阳广昌馆安顿后,即前往龙飞白水,瞻拜刘秀故里。看到古井依然,龙已腾飞,曾经轰轰烈烈的地方,而今只剩下一些辉煌的遗迹。今是物非,章陵坟墓也平成了官道,就连打听下光武帝的刘氏近亲在哪也难上加难。
韩愈慕名前往,却时过境迁,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感朝代之兴衰,叹人生之沉浮。也在枣阳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阳台路(柳永)
楚天晚。坠冷枫败叶,疏红零乱。冒征尘,匹马驱驱,愁见水遥山远。追念少年时,正恁凤帏,倚香偎暖。嬉游惯。又岂知,前欢云雨分散。此际空劳回首,望帝里,难收泪眼。暮烟衰草,算暗锁,路歧无限。今宵又,依前寄宿,甚处苇村山馆。寒灯畔。夜厌厌,凭何消遣。
柳永红颜知已谢玉英系枣阳县兴隆谢家湾人。晚年携游襄枣一带,死后葬在兴隆花山。在枣阳写下了他的绝笔之作。总结一生,少年风流,中年坎坷,老来凄凉。词依艳,景却残,情更惨。一代词宗,彪炳历史,生世却不禁令人唏嘘不已。不过吊柳会也是枣阳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桩盛事。
附录一首帝师史策先写的凭吊花山柳永墓一加佐证。
柳永墓(史策先)
章陵轶事说清明,都向花山拜柳卿。残月晓风何处岸,荒烟蔓草此间茔。红牙共唱销魂曲,金掌偏留吊古情。独醒一编真据在,从今两地不须争。
史诗也情词凄切,化用征典。赞柳词传唱之盛行,考证花山柳墓之确凿。
这些在枣阳写的或写枣阳的诗歌,自然很珍贵。虽然在文学性上,与他们的代表作还相差甚远,但具有很宝贵的历史资料价值和纪念意义,尤其在枣阳古代洪荒的文坛上,也算开出了几朵奇葩。
曾觅得一本《白水诗集》,很珍贵。在枣阳古代文学史上,也算举足轻重。
【作者简介】

《保康风采》编辑委员会
编审:李修平
执行主编:邓龙金
编委:李修平、蔡咏梅、陈德道、宋永权、冯祖华、何俭功、邓龙金
编辑:邓龙金、宦吉光、王滟、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