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录周公旦“蟋蟀”诗以记岁
相关推荐
-
孩子必读《诗经》经典古诗及重点句子标注,配生僻字读音(上)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孩子国学启蒙的绝佳选择,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培养知书达礼的孩子,读书,是教养的最好体现!择优经典句子,供阅读 ...
-
商史四十六(商帝辛(商纣王)二十八年、周文王四十九年、周受命八年【公元前1051年】)
商帝辛(商纣王)二十八年.周文王四十九年.周受命八年[公元前1051年] 周作灵台.[今本竹书纪年] 周文王灵沼,在长安西三十里.周文王灵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三辅黄图] 文王灵囿,在长安县西四十二 ...
-
十方:【诗经】小雅小明注译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诗经]小雅小明注译 小雅小明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 ...
-
奔楚:周公旦细思极恐的大败局,他怕了|史记次元周世代023
在<史记>次元中,我们倾向于认为周公旦这个人有能力,品格高尚,应该还很受拥戴,即使取代周成王姬诵,做周帝国的老大应该也是可以的.毕竟在<史记>次元的描述中,在周武王姬发死后,周 ...
-
周成王和周公旦叔侄猜忌什么时候开始的?|史记次元周世代022
周成王姬诵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被推上王位.虽然他被周公旦很好的保护起来,但同时他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他那些不惜挑起一场战争的叔叔们是在反对周公摄政呢?还是对他这样一个孩子占据王位这件事不满呢 ...
-
周公旦危急时刻:一场自家兄弟的叛乱|史记次元周世代019
在<史记>次元里,似乎一直都在回避一个问题,周王朝在建立之初,自己内部的问题并没有搞定.或者说利益分配并没有让大家满意.就是在周武王的兄弟之间,可能也都有意见.周武王一死,这种矛盾就暴露出 ...
-
听了周公旦一句话,周武王可以闭眼了|史记次元周世代017
周公旦是深得周武王姬发信任的.这应该和他一直都在周武王身边是有关系的.在周王朝开国大业的几个关键节点上,周公旦既没有出风头,也没有回避自己的责任,甚至在出现乱子的时候,清晰地摆明了立场,站稳了脚跟. ...
-
睡不着的那一晚,周武王对周公旦说了什么|史记次元周世代014
从<史记>次元里看,武王伐纣更像是一个群体行为,周国做了带头大哥.参战的所谓八百诸侯们是怎么考虑的呢?他们只是带着道义上的快感,一起去讨伐纣王这个无道的昏君吗?还是觉得在这件事上有利可图呢 ...
-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梦赠诗扇》
[原文] 董曲江先生名元度,平原人.乾隆壬申进士,入翰林,散馆,改知县,又改教授,移疾归.少年梦人赠一扇,上有三绝句曰: "曹公饮马天池日,文采西园感故知, 至竟心情终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 ...
-
周朝历史人物——周公旦
姬旦(?-前1105年)史称周公.姬昌的第四子,姬发同母弟,即周公旦.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不能管理国家,由姬旦辅政当国.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史称"周公摄政".周公摄政后,管叔.蔡 ...
-
民国十七年方若雨著《言钱别录》、《言钱补录》各一册
民国十七年方若雨著<言钱别录>.<言钱补录>各一册,线装,品相较好.
-
周公旦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历史伟人,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开拓者
这是我的历史开篇 一笑一闹皆历史, 半喜半悲即人性. 且看且听古今事, 或悟或迷众生思. 我暂且用一首打油诗来开始我的历史创作,我之所以选择写历史,是因为历史其本身是很有魅力的.历史可以遐想,可以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