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太: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女人—纪念杨开慧诞辰120周年
相关推荐
-
辉行散记139-142
(图片源自生活) 边走边看,边忆边记 题在前面:先知说:在星空下不会出现狂妄的人.深以为然. --彭荣辉 辉行散记 (一三九) 似乎关于城市文明创建的活动再一次拉开帷幕.好玩的是,要求各色人等背这背那 ...
-
你从韶山冲来 (现代诗)
文/徐明亮 图/网络 今天,是我们伟大的领袖,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值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抒诗一首,纪念伟人. 1893年12月26日 中国大地湘江一隅 韶 ...
-
境之纪念
2020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7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艺术家王诗皓应邀前往.组委会现场展示了王诗皓创作的立空书法版毛泽东诗词原迹系列,气氛异常热烈.活动结束后,王诗皓与毛泽东特型演员马老师合影 ...
-
龍兒:木林印象散记
木林印象散记 龍 兒 木林的山,青青. 蜿蜒的山路曲折而上,盛开的藤蔓扶枝而下. 红的和不红的,白的和不白的,一朵就是一张笑脸,一朵就是一个世界. 百合,把根深深扎入黄沙,用力汲取每一粒养分. 芍药 ...
-
感动千古的“娇杨”情话
1930年11月14日上午,杨开慧在长沙郊外被湖南军阀何健杀害.不知道是否故意,残忍的刽子手朝杨开慧背后开了几枪,松开绳索走了.可怜杨开慧当时并没有死,痛苦挣扎了几个小时,嘴里沾满了泥土,两只手深深扣 ...
-
说说集101
2015年7月5日 建党九十四周年,彩虹彩霞挂满天.秦皇岛喜生祥瑞,共产党人笑开颜.对犯罪分子不给予无情的打击就是助纣为孽.对犯罪分子实行人性化就是对人民犯罪.2015年7月6日调查研究再发言,脚踏实 ...
-
诗歌||诗人毛泽东
诗人毛泽东 诗人毛泽东原本不是诗人 自从他把旧中国的土地细细端详 他便发誓 要做一位杰出的诗人 他憎恨旧社会长期的黑暗统治 毅然从湖南韶山的山沟里翻越而来 他和他的同志苦苦寻觅 终于找到了一盏叫做马克 ...
-
【广东】刘烨《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指导老师:李黎
<黑暗里的一盏明灯> 海念藝朮空间.作文部 刘烨 在穷人被富人压迫的封建社会里,毛泽东宛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这一片黑暗. 毛泽东常常说:"我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正确的解释.&q ...
-
随笔||再读《蝶恋花•答李淑一》
再读<蝶恋花·答李淑一> 郑凡涛||陕西 今夜,再读<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又泪流满面.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 ...
-
【会议通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暨纪念杨堃先生诞辰120周年...
邀 请 函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1 "现代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暨纪念杨堃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 ...
-
中国人民永远的痛——外东北
外东北地区原是我国的重要地区,现在却在今天的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统治范围内.在俄罗斯掠夺外东北几百年的日子里,努力的移民,同化当地族群,现在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地区了.俄罗斯是怎样夺取我国这片重要 ...
-
日本侵华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今天”一二•九"运动八十二周年纪念
春暖花开 起飞 有的历史,是用来怀念,歌颂:而有的历史,是用来不断提醒,不断铭记的.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 ...
-
生活与创作:老舍与回族人民的友谊片段|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
生活与创作:老舍与回族人民的友谊片段|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编者按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满族. 中国现代 ...
-
纪念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观两代清华建筑人说透中国古建之美
梁思成曾说:"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何出此言? 百年前的中国动荡不已,无数古建筑遭到侵略者.军阀的肆意破坏,甚至连窗棂.砖瓦都会被 ...
-
信中国:杨开慧情书
视频:
-
谭霈生:精心缔造中国演剧学派——为纪念欧阳予倩诞辰130周年而作
欧阳予倩在写作 欧阳予倩老院长逝世前曾经说过:"我是戏剧运动的积极分子","我当过演员.导演,写过剧本,搞过研究工作,搞过话剧.歌剧.地方戏,这一切都是为了运动" ...
-
太火爆了!南开旁纯新盘首开,总价120万起!买房人挤爆现场!
太火爆了! 今天(12月6日),西青保利和光尘樾首开,现场人山人海,人气爆棚! 通知的8点半签到,很多人早早就赶到了现场等候. 9点左右,开盘现场已经人满为患,预先摆好的椅子都不够坐,开发商又临时加了 ...
-
纪念竺可桢诞辰129周年 |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全文存录)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院 竺可桢) 历史时期的世界气候是有变迁的.非常丰富的中国历史文献为研究我国古代气候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作者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我国在近五千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