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2):古砣工艺恁多高 莫忘阴线藏接刀

(0)

相关推荐

  • 古玉砣工辨刀痕(专业知识)

    古代砣工接刀痕辨识,由于古代工具具有局限性,古代接刀工艺是古砣制玉的这个特征是无法逾越的,现代的仿工由于工具的不同无法掌握古代砣刀的接刀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也留下无法逾越的真假孙行者"接刀 ...

  • 从双阴挤阳标本析春秋阴线特征(高清微距)

    从双阴挤阳标本析春秋阴线特征(附高清微距对比) 西周之后,礼崩乐坏,自春秋开始弱化至战国崩溃,玉器工艺也是如此,春秋玉器造型和阴线远较战汉阴线严谨庄重 ,以这件春秋早期双阴挤阳标本为例(标本已经缺米换 ...

  • 古玉学步(149):谁说高古无大器 莫非商代有秘具

    首先说明:此篇猜想,可以任意拍砖,但是就算是我歪想,最好不要扔石头. 商代可能应该出现有早期类似"车床"类制玉砣机,后世已经失传. 关于砣机起源,学界众说纷呈,大体有新石器时代晚期 ...

  • 古玉学步(190):例举周工不用砣 工艺纯粹靠磋磨

    原创一夫之2019-12-06 12:52:53 如前所述,制玉的原始工艺为最初的"磨",推磨是制玉工艺的起源(参见<古玉学步(189):碾琢刻砣源起推磨>). 推磨产 ...

  • 古玉学步(16):高清微距成像解密古砣工艺解玉砂痕的原貌特征

    前条<古玉学步(10):解玉砂痕一点通>介绍了解玉砂痕迹是鉴定古砣工痕的第一要义,如何寻觅解玉砂痕的蛛丝马迹?下面进一步介绍在馆藏高古玉标本上截取观察点.放大后的高清微距图,展示留存在高古 ...

  • 古玉学步(13):古砣工艺高 为何生接刀

    发完上条<古玉学步(12):古砣工艺恁多高 莫忘阴线藏接刀>感到意犹未尽,恰有百度经验一条,写的非常好,经过三组图比较,直观简洁,容易加深理解,现转摘并稍作编辑整理贴出(未知源出处,先在此 ...

  • 古玉学步(99):接砣精准显刚劲 些微偏砣微调整

    一夫之 古砣工的刚劲与机仿工的绵软是因工具所决定的天然差别,无法改变(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古砣由于人力的原因,每一砣(刀)留下的轨迹长度都是有限的,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学步(87):砣具起源信哪家,采信实物说真话

    一夫之 常常有藏友质疑:先弄懂新石器时代还出现砣具了吗. 学界关于砣具初现之年代众说纷呈,大体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春秋.汉代之说.那么,究竟采信哪一种说法呢?本条以为:以出土实物为准,采信新石器时 ...

  • 古玉学步(191):高古浮雕看减地 再识浮雕老工艺

    原创一夫之2019-12-11 09:27:02 精美的浅浮雕.高浮雕古玉是古人流传的艺术瑰宝,凡到代浮雕多为古玉中的精品(图1). 图1-1:海昏侯墓出土玉剑首 图1-2:南越王墓出土玉剑首 任何一 ...

  • 古玉学步(146):古砣痕迹说(3)——刀刀见锋

    原创一夫之2018-12-18 08:23:13 商代以后,阴刻线取代真阳线成为砣具作工的主流刻线,即使隐起阳线其实也是由真阴线构成的(假阳线). 阴刻线有长.短与粗.细之分,从砣具的有效行程来看,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