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46):古砣痕迹说(3)——刀刀见锋
相关推荐
-
红山文化与夏朝玉器(是否存在砣具)专业课
古玉圈内,一直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红山文化(距今5000年有余)与夏朝(距今4000年有余)玉器因纹饰简单(甚至没有纹饰),圈内一直有极大数一部分学者存疑是否有砣具存在,很多人甚至肯定的说,砣车的发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二)
一,电动磨笔雕刻--认识了它,就能认识80%以上的仿古玉 自上世纪50年代发明软轴电动雕刻工具后,虽然有改进,但基本特点不变,主要功能是刻阴线.磨各种表面,以及加工孔.洞.搂雕.电动磨笔分二种,即固定 ...
-
古玉学步(194):良渚仿刻何以见 细识鼠尾排头线
原创一夫之2019-12-28 09:38:50 良渚文化在工艺上的神秘之一就是独特的阴刻线(参见<古玉学步(69):浮雕阴刻良渚纹工序严谨如传神>),良渚文化玉器的阴刻线带有不可复制的& ...
-
古玉学步(128):边角不苟见精神 灵动飘逸显神韵
真正的高古玉,在工艺上边角不苟.在视觉效果上灵动飘逸,充分反映了巫玉(文化期).神玉(三代).王玉(秦汉至唐)时代对玉的顶礼膜拜,充分体现出古玉制作的工匠精神,神韵毕现. 面对真正的高古玉,人面只有膜 ...
-
古玉学步(146):古砣痕迹说(3)
商代以后,阴刻线取代真阳线成为砣具作工的主流刻线,即使隐起阳线其实也是由真阴线构成的(假阳线). 阴刻线有长.短与粗.细之分,从砣具的有效行程来看,相对细而短的阴刻线,一般都是一蹴而就:一砣刻成.一刀 ...
-
古玉学步(144):古砣痕迹说(1)——砣具的历程
原创一夫之2018-12-15 10:02:32 古玉文化与砣具的发明和不断改进是紧密相连的,不同时代的不同砣具所产生的工艺痕迹也不尽相同.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制玉工艺,应该都是传承于新石器时代早. ...
-
古玉学步(145):古砣痕迹说(2)——切料推磨雕
原创一夫之2018-12-17 09:09:40 砣机发明以后,制玉进入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古玉的文明时代才真正兴起.目前已知(有考古发掘实物证明)较早开始使用砣具的为红山文化. 砣具在制玉的多个领域 ...
-
古玉学步(89):新仿迥异古砣刀 痕迹解读电工雕
仿古玉的死穴是:一支电动笔所留下的作工痕迹无法替代一台砣机具留下的作工痕迹.如今高仿已经走到电动打稿手工打磨(消除电动工具痕迹)的阶段,稍不留神就会认假为真,但毕竟仿就是仿,明察秋毫依然能够识破仿工的 ...
-
古玉学步(99):接砣精准显刚劲 些微偏砣微调整
一夫之 古砣工的刚劲与机仿工的绵软是因工具所决定的天然差别,无法改变(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古砣由于人力的原因,每一砣(刀)留下的轨迹长度都是有限的, ...
-
古玉学步(107):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
一夫之 高古玉阴刻线砣刀技法带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高古玉的鉴赏者来说,把握这个砣刀技法的特征,对高古玉辨真识仿大有裨益. 高古玉的砣具阴刻线,在刀法的基础上形成技艺. (一)高古玉砣具阴刻线的刀法 ...
-
古玉学步(87):砣具起源信哪家,采信实物说真话
一夫之 常常有藏友质疑:先弄懂新石器时代还出现砣具了吗. 学界关于砣具初现之年代众说纷呈,大体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商代.春秋.汉代之说.那么,究竟采信哪一种说法呢?本条以为:以出土实物为准,采信新石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