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89):新仿迥异古砣刀 痕迹解读电工雕
相关推荐
-
一文阅尽千年治玉工
春秋战汉元明清 陋室文章觅知音 雅俗共赏天下宝 止步云巅终半仙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材工.相对于玉器来说,陀工就是刀工,砍树先磨刀,那么学习古玉,按照顺序就应该先学刀工,治玉而分不清玉工具.那么就如 ...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四)
2.启头圆形.圆弧形的电磨笔尖机器工: 下左图是山西卫视鉴宝栏目华山论鉴中,专家白海波鉴定为真品的西周玛瑙器,但遭到店主李磊的质疑.那么,这件东西到底是"西周"的还是"上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砣工辨刀痕(专业知识)
古代砣工接刀痕辨识,由于古代工具具有局限性,古代接刀工艺是古砣制玉的这个特征是无法逾越的,现代的仿工由于工具的不同无法掌握古代砣刀的接刀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也留下无法逾越的真假孙行者"接刀 ...
-
古玉学步(1):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
一夫之 凡见一玉,必须形神兼备,才能认古.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辨假识仿的高见学说层出不穷,对于刚刚想来参加玩玉的新人,常常弄得缭乱眼花,交去了学费买来的却是懵圈.请教于砖家,云山雾罩后,当然都怪你自 ...
-
古玉学步(117):古玉或带不可仿 原生态上细端详
一夫之 古玉或经入埋.或经传世,历经千百年沧桑,风化蚀变严重的,有些带有部分"不可仿"的特征,可以一窥端倪. 由于条件的局限,有幸能够见到古玉出土生坑状态的情况毕竟少之又少,幸在有 ...
-
古玉学步(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
古玉因岁月地理煎熬,致使玉质疏松,观察如水乳充盈.凡未经长期入土之玉,难成此态. 至于古玉之熟旧--为古玉之"神韵"范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够看懂古玉的华光宝气的.老熟感的,已经 ...
-
古玉学步(6):古玉的光气不可仿
古玉的光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能够看懂古玉的华光宝气的,已经登堂入室尽得壶奥.本条不敢擅言,为了完整学步<古玉几个不可仿的特征>之体系,仅帖光气美图供欣赏--此时无声胜有声. 除了赞叹, ...
-
古玉学步(47):古玉神韵不可仿 静心揣摩赏馆藏
古玉神韵不可仿,本号<古玉学步(6):古玉光气不可仿>.<(7):古玉的熟旧感难仿>.<(8):古玉的皮壳不可仿>等已有分别展示. 近逢高古玉吧友发一组精美馆藏,已 ...
-
古玉学步(207):古玉管钻何作工 现代石艺异曲同
原创一夫之2021-04-16 14:08:43 古玉管钻取料打孔工艺的现代模拟演示 管钻是古玉制作打孔.取料的一个重要工艺环节,参见<古玉学步(59):红山蹄形良渚琮取芯技巧辨古工>和& ...
-
古玉学步(99):接砣精准显刚劲 些微偏砣微调整
一夫之 古砣工的刚劲与机仿工的绵软是因工具所决定的天然差别,无法改变(参见<古玉学步(85):痕迹软弱与刚劲皆因工具古与新>). 古砣由于人力的原因,每一砣(刀)留下的轨迹长度都是有限的, ...
-
古玉学步(118):古玉的改型制作
一夫之 古玉的型制本有一定之规,但也不可拘泥执一:古玉的改型器则是随形而制的,贯穿于古玉文化的历史长河,不可不鉴.对此,吴棠海先生<中国古代玉器>的介绍颇有启发,录以为飨. 造型改制的古玉 ...
-
古玉学步(205):古工制玉多震撼 宽线斜坡见一斑
高古玉宽线斜坡纹的纹饰特征 宽线斜坡纹是高古玉工制中精美震撼的纹饰之一. 宽线斜坡纹是继西周一面坡宽阴线之后的另一类创新型宽阴线.较早期的宽线斜坡纹大约起始于春秋时期,从河南博物院藏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