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过后再识君 ——君说乎第173期游戏化工作坊精彩回顾

文似看山不喜平,学需有思方不迷,炎夏何处觅心静,君说游戏乎很行!

——你知道剪子包袱锤的一百种玩法么?如何让团队“玩”出绩效呢?

当你看到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流量之争你是作为中老年团拿着攻略参与进去,还是作为吃瓜群众笑笑就好,亦或是作为一个看透其运营原理的大咖去指点江山呢?一切都取决你自己的体验和反思。当你在王者荣耀中和队友一起奋战时,当你不解地看着别人高呼“为了部落”时,还是当你惊诧于AlphaGo的精湛棋艺时,如何评判游戏本身是好是坏呢?

走进工作坊中的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如何快速有效又有趣地将大家链接起来呢?游走在轻松与严肃之间的周溪乔老师用开圆的游戏化方式,让大家在游戏过程中快速的互相了解起来,随风潜入夜般的游戏设计,避免了自我介绍或是互相介绍的尴尬,自然而顺畅地达成学习目标。这便是真人实景游戏,通过系统设计的限定及帮助,让玩家在体验的过程中思考&学习,以及再应用转化。

游走在轻松与严肃之间的周溪乔老师

也许你已经习惯于各种开场互动方式,也有着丰富的引导经验,简单的名字、手势、眼神的方式不能完全满足你的好奇心、求知欲已经达成后续应用的目的。那么接下来的叠杯子体验却是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每个小组都有5个人,但是用来起落杯子的“套索”工具却只能四个人控制,如何分工,怎样配合,用完12个杯子还是仅用10个杯子,搭成什么样的形状?

这些都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去完成。过程中有大叫,有大笑,有冲突,更有配合。而过程后的反思更加的重要,激烈的思维碰撞常常激发出更多的火花,而周溪乔老师也会恰到好处的进行制止和引导,照顾到场内所有的“玩家”。

其实有时游戏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验过后的反思,以及接下来的再应用和转化。从成年人的学习认知角度看,大部分人都是在基于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过滤接收到的刺激信息,来形成新的经验。

因此自己亲身获得的体验感受尤为深刻,于是接下来的“掏包”游戏让大家满足好奇和体验的同时又要分析和总结,通过背包中物品的呈现来归纳其主人的特征或特质,将游戏化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颇有摘叶飞花皆为暗器的武学大家风范。

但游戏不是目的,所有的设计和体验还要和目标有紧密自然的链接,使得严肃的主题通过轻松的游戏在玩家的头脑中悄然绽放,这便是我理解的游戏化,或者说是体验式学习。而周溪乔老师接下来通过青蛙与面具的游戏,再一次引领着大家在轻松与严肃间循环游走,让玩家的大脑感性体验的同时思考理性的收获。

正如著名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我们不是从经历中学习,而是从反思经历中学习。优秀的演员在扮演角色前都会先体验生活,真听真看真感觉,之后才能把自己的思考融入角色中并带给观众。同样的,体验式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化方式,带来严肃的效果收益。

短短几小时的工作坊让大家意犹未尽,同时也各有所获,这正是体验式学习的魅力。本来对“游戏”二字从不感冒的“新玩家”,在工作坊后也主动去听了游戏化思维的内容,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壁垒,同时也分享了一段让大家为之莞尔却又不得不深思的话:

“不要认为自己的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看话剧看故事是不务正业。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因为小时候受到的戏剧训练,而成为未来伟大的商业设计家呢?”

体验式学习,你,想来体验下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