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家:雅院里谈笑风生,照见了中国文人的精神高度。
相关推荐
-
何为“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而其主要代表人物如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均属吴郡(今苏州)人. 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 ...
-
【江南百景图】人类早期驯服印章的珍贵历程
(做视频用到的所有高清国画,点击原文链接即可跳转,提取码z4zh) 当你在百景图中切换城市的时候,一定会看到这个界面 如果凑巧网速不太好,那么你将会和我一样,有充足的时间细细品味这副插图 看得多了,注 ...
-
明四家:雅院里谈笑风生,挫折中乘风破浪
"我想开了." 正德二年(1507),唐伯虎环望新修的桃花庵,花蕊林荫,小溪潺潺,心里豁然开朗. 虽然此时的他,历经功名被革.夫妻反目,生活潦倒不堪,但却不肯真正倒下. 不仅建起一 ...
-
明代顶流艺术男团:雅院里谈笑风生,挫折中乘风破浪
"我想开了." 正德二年(1507),唐伯虎环望新修的桃花庵,花蕊林荫,小溪潺潺,心里豁然开朗. 虽然此时的他,历经功名被革.夫妻反目,生活潦倒不堪,但却不肯真正倒下. 不仅建起一 ...
-
文房器玩:中国文人的精神后花园
铁梨木家具及文玩收藏 二维码18907752580 Source:Internet "文房"一词最初是一个地名,指的是唐代以前,官政掌管文书的地方.到了唐代,"文房&qu ...
-
“中国文人画的最后一笔”——末代王孙溥儒山水雅赏
溥儒(1896-1963),近现代书画家.字心畬,号西山逸士.满族,河北宛平人.溥儒在民国时名声最显,为清宗室画家,恭亲王奕诉嫡孙.自幼饱读诗书,民国初赴法国留学,早年曾饱览清宫内名作真迹,书画诗文兼 ...
-
雅集是一个传统,中国文人借此以文会友,是朋友、熟人或师生之间的诗歌吟诵、酬唱和评鉴活动。当这样的“传统”与现代报纸发生对接,并通过版面运作出现时,原有的传统就发生了变化
[学术中国·新闻与传播学]报纸"雅集":中国传统文人的城市化之始--以创刊初期的<申报>为例2021年10月19日 07: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 ...
-
中国文人的“半”字哲学
文学家屠隆<娑罗馆清言>说:"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这个"半"字,实在是体现了主人鲜活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在传统的中国 ...
-
天下无道则隐:魏晋风流背后,中国文人的苦难和矛盾
原创 天下无道则隐:魏晋风流背后,中国文人的苦难和矛盾 阿杰谈历史 2021-03-03 14:32 240年,是魏晋文学的一个分界点.240年之前,社会动荡不安,产生了慷慨悲凉的建安文学:从240年 ...
-
中国文人画最后的一笔
溥心畲(1896年9月2日-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 ...
-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用小草抄了篇先...
一千六百多年前一个中国文人用小草抄了篇先秦文学作品<庄子.南华经.知北游>,选取被衣讲道其中一小断,供赏! 释文: 啮缺问道于被衣,被衣曰:"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