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仁
相关推荐
-
论语:樊迟问知问仁(6-22)
孔子思想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直接面对现实,以人生为中心,以治理为目的,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本章就对"智"."仁"等重大问题,用浅显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道理. ...
-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22
雍也第六 二十二 樊迟问知(1).子曰:"务民之义(2),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1)樊迟问知:樊迟,姓 ...
-
【转】《论语》雍也篇(二十二)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图片摘自pexels.com 译文 樊迟问怎么样才算聪明, ...
-
薛永武:孔子谈“人之生也直”与“知之、好之、乐之”等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薛说人才 孔子在这部分内容中谈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一是做人要正直:二是"知之.好之.乐之"的人生哲学:三是根据具体对象确定施教内容:四是 ...
-
素说《论语》:雍也篇(二十)
素说《论语》:雍也篇(二十)
-
莫问收获且耕耘——《论语》悟读【136】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章: [原文]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yuàn:作及物动词,疏远或避开)之,可谓知矣."问仁,曰:" ...
-
晓锦源: 学习知、仁、勇
晓锦源: 学习知、仁、勇
-
一个强大的人,应该有这三种基本修养:知、仁、勇!(发人深省)
如何做到"勇者不惧"?三步走,让你摆脱虚弱和苦恼!(收藏了)
-
孔子“仁知相须”的道德实践原则
孔子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础.孔子的道德实践主要体现在"治学""明礼""成人""为政"四个方面,而"仁 ...
-
仁济科普 | 情绪问题知多少之——“焦虑”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同人群都面临较大压力,导致焦虑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大部分时候,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人人都会有,各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但有些人的焦虑体验非常强烈,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影响了生活 ...
-
仁济科普 | 情绪问题知多少之——“抑郁”篇
当遭遇困境时,大多数人会感到悲伤或沮丧,这是对丧失或压力的正常反应,但抑郁症不同于通常的情绪波动.当无助.绝望和无价值感持续数周,使您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时,这可能不仅仅是普通的悲伤,这时,您 ...
-
当代诗人143号:木仁格乐《风知否(外一首)》入选《新世纪文学》继续添加中..
邀您一同见证中华诗歌崛起 新世纪文学 <中华文学杯> 情系诗之魂,追寻文学梦 投稿微信热线:13665752749 <新世纪文学>大型纸刊面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征集入选精品,邀您一 ...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评析>[经文]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章句]&qu ...
-
《羿知半解》第124篇崇敬医者仁心
崇敬医者仁心 文/生子 今天上医院看大夫了,还是知名专家.都说久病成医,上医院的次数多了,看病的科室多了,老病号总能混个半熟脸.这里的道道多了,不信你试试,现在都是手机预约挂号.有时不提前个10天半个 ...
-
慕津锋:曹聚仁、罗孚与《知堂回想录》
1962年11月30日,周作人在北京苦雨斋创作完成了自己人生最后一部长篇手稿:<知堂回想录>(又名<周作人回忆录>).该稿现藏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该稿原名<药堂谈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