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天衡 | 篆刻中的“印里”与“印外”

(0)

相关推荐

  • 韩天衡先生临摹的篆刻作品

    印谱印人印讯 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 韩天衡先生临摹作品 临印感想 对印人来说,认真地学习古代优秀传统是必须的.除了阅读.消化,临摹也是必不可少的.临摹不是去依样画葫芦,而是贵在体会其择篆 ...

  • #篆刻#吴昌硕七十五岁时刻过一方印,印面...

    #篆刻#吴昌硕七十五岁时刻过一方印,印面只有两字"祖望".此时的吴昌硕,真正到了"人印俱老"的境界. 仔细观察每一根线条,都劲力内含,他古朴劲健的书风促成了他古 ...

  • 陈同法:谈谈边款刻制的两种特殊刀法

    边款与印面共同构成篆刻艺术的两翼,各有不同的审美取向,表达不同的艺术信息,付诸不同的刻制手段. 就奏刀的动作而言,边款大多沿用刻制印面的常规刀法.但是,因为审美取向不同,刀法也需要有所区别.找出二者的 ...

  • 韩天衡篆刻艺术系列大赏(旧印)

    --转自上海韩天衡艺术馆 韩天衡先生是当代公认的兼擅书法.国画.篆刻.艺术理论及书画印鉴赏的通才.他的篆刻奇崛.瑰丽.多姿:他的书法宽博.堂皇.雄浑:他的国画清奇.洁莹.恣肆:他的文章清新.思辨.深刻 ...

  • 篆刻中常见的几种印风

    中国篆刻是由古代实用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狭义的"篆刻"专指印面文字(或图像)的设计和刻制,是以铁笔"写"出篆文为主的造型(包括结构与线条)来表现审 ...

  • 张明:根植古印里,风从砚边来,他的篆刻空间古意盎然!

    今天,录斋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浙江籍青年篆刻家,张明. 与我们以往推荐过的篆刻家相比,录斋简单概括张明兄之特色如下哦: 张明兄印路广,无论明清流派,还是秦玺汉印,皆有涉猎,故印风面貌多样,你若往下欣赏便 ...

  • 篆刻中的流派印,用视频给你演示的明明白白

    王鹏老师刻"天行健" 篆刻艺术起于先秦,盛于汉, 衰于晋,败于唐.宋, 复兴于明,中兴于清 尤其是到了清代,篆刻名家辈出 以"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派篆刻家 为我 ...

  • 如何更好学习篆刻中的肖像印

    传承技艺    勿忘初心 书画古迹 | 精品国画 | 传统经典 |现代艺术 肖像印虽然渊源有序,历史悠久,但是起歩较晚,到清朝中叶才出现几枚白描绣像印章,寥若晨星.历代篆刻大家大多数都在文字印章上有所 ...

  • 李刚田谈篆刻中的印文篆法

    篆刻,首先遇到的事便是每个字篆法必须正确无误. 我们先看一下文字发展变化对篆刻用字的影响.宋.元以后,文人动手刻印,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地追求发生在印面上的篆刻艺术,篆刻经过了印宗秦汉.印从书出.印外求 ...

  • 与佛有因—篆刻中的佛像印

    中国的篆刻艺术源远流长,在篆刻艺术中肖形印是一支分流,佛像印又作为肖形印的一个分支,是篆刻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印人涉足佛像印的创作,给佛像印的创作带来了 ...

  • 一点欠安,全印皆失——韩天衡篆刻病印评改,先谈理论,再讲范例!

      韩天衡不重覆古人,也不重覆自我.以虚带实.治心为上,治技为下.唯学人有自我之见地,出人设想,其作方能以心制技,不落俗套,不囿旧格而显露出纯属自我的创造才能.治心为灵魂,而治技为身骨之说.一点欠安, ...

  • “印里读城”篆刻艺术展隆重开幕!!

    11月10日-14日 相约吉林 印里读城 - 吴晓光篆刻暨全国名家题书 吉林市名胜·老地名作品展 在吉林市博物馆开幕! 吉林市坐落于松花江畔,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吉林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