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发明了1个字,却被女性骂了3年,现今此字被收录进新华字典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句诗是新文化运动先驱刘半农所写,诗中16个常用字有一个是因为他才诞生的,而那个字害他被女人骂了足足三年。

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出生在江苏江阴,从小就对文字方面有很浓的兴趣,四书五经爱不释手,年仅6岁就能写对联,是江阴有名的“神童”。成年后的他一直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1913年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翻译过许多国外作家的著作。

刘半农在翻译国外文学时发现一个小细节,他把“she”这个女性第三人称指代词翻译成中文,要么翻译成指代男性的“他”,要么就用“那女的”指代,刘半农觉得用“那女的”称呼女性不尊重女性,就用古汉字“伊”来指代,当时鲁迅还有很多文人都是用“伊”指代女性,从来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创造一个专门指代女性的字。

后来新文化运动兴起,“伊”这个古字不符合时代潮流,刘半农又想起了女性第三人称指代词的问题,他觉得男性既然可以专门用一个“他”指代第三人称,女性应该要有一个专门的第三人称称呼,他就以“他”这个字为灵感创造了个新字——“她”,1917年翻译英国戏剧《琴魂》首次用到这个字。

刘半农在《琴魂》里用到“她”,引来了保守派强烈反对,有作家指名道姓写了篇《这是刘半农的错》来批评刘半农,说他是多此一举。刘半农没有被反对声吓退,第二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她”字问题》正式提出用“她”指代女性,这次刘半农引来了更加大的指责,女权积极分子极力反对“她”字,她们认为女字旁的字都不是什么好字,像“嫉妒”、“妓”、“奸”就带有强烈的贬义,这个“她”也好不到哪去,为此女权积极分子整整骂了刘半农三年。

1920年,刘半农去到英国留学,在西方受到男女平等思想洗礼的他更坚定了心中将“她”字推广到全国的梦想,专门为“她”写了首诗,这首诗就是文章开头的诗《教我如何不想她》。

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1926年看到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深受感动,为了支持刘半农推广“她”为这首诗谱了一首曲子,这首歌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尽管还有人在骂刘半农,但骂声逐渐减少,使用“她”字的人越来越多,1932 年教育部把“她”列为常用字,还进入了新华字典。

“真金不怕火炼”,刘半农创造的这个“她”差不多有百年历史了,时间证明当初责备刘半农的人是错的,“她”字的创造不仅方便人们书写,也体现出女性地位的提升,结束了自古以来与男性共用一个“他”的局面,证明走出封建社会的女性从此不是男性的附属品,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刘半农牺牲自己挨了三年骂,但他给女性的贡献将被所有姐妹给记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