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169号作品】王雪峰:我和故乡有个约定 ​

(0)

相关推荐

  • 【乡土文学】觉乃云丹||那些取水的日子

    那些取水的日子 文/觉乃云丹 中午在家里做饭,打开水龙头,淘米.洗菜,哗哗的自来水流淌着,眼前的一幕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故乡,回忆起故乡那些取水的日子. 故乡是洮河南岸的一个藏寨,一条清澈的小河从南面山 ...

  • 黄振国老师作品:《山水颂歌(6首)》​ 诵/沐兰

    黄振国老师作品: 山水颂歌(6首) 诵/沐兰 编辑:花开半夏 一谁不夸俺大别山 大别山,美峰峦,屏封千里江淮间. 锁豫楚,控鄂皖,革命红旗世代传. 稻麦丰,水产鲜,鱼米之乡赛江南. 蜂酿蜜,桑育蚕,名 ...

  • 中国文学研究

    作为一个真正的研究者,吸引他们目光的还是萧红以"细致的观察力和越轨的笔致"写出来的那一部部表现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qu ...

  • 清明思故乡(散文)

    我的老家在湘中的东北部,那是一片丘陵区,山不高峻,连绵起伏如盘伏的龙.山是每日展读的第一章节.而后是水.水也不是很旺,但山乡池塘多,多是一泓.池塘多在田亩间,或在两山相对间垒起一堵泥坝,将山间流泄的水 ...

  • 【散文】刘俊海‖淠水长情

    淠水长情 文/刘俊海 大别山,有很多条蜿蜒于群山的河流,淠河就是其中的一条. 自从1954年11月建成佛子岭水库,淠河,也因此声名鹊起.尤其是近几年,各地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横排头位于六安市西南部, ...

  • 【滋水 · 爱故乡】王秀琴:同行路不远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35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同行 ...

  • 乡土文学那些事

    中国乡村占百分之七十,城市占百分之三十,是一个乡土大国,也可以说中国是一个乡土中国.      因此,由乡村出来了许多文化人.作家,有些作家终其一生都呕心沥血地书写自已的故土家园,倾诉对家乡的爱,歌颂 ...

  • 【“晟瑞易行杯”我和我的美域蓝田征文10号作品】高如云:故乡便是娘怀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608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故乡便是娘 ...

  • 【征文43号作品】丁宇:故乡密码(散文诗六章)

    故乡密码 (散文诗六章) 丁  宇 心与心的相伴 那夜的风真的很大,听不到临近的脚步声和敲门声. 事情原本很简单,我触摸到被石化千年的传说,穿越河水的底色,让时光成为一根绷紧的琴弦. 想象自己是一尾来 ...

  • 【征文86号作品】刘小红:故乡、老屋和父亲

    故乡.老屋和父亲 刘小红 故乡 一 故乡是心头沉甸甸的忧伤 那条小河    那座村庄   故乡是祖祖辈辈对田野的守望 稻苗儿青    菜花儿黄   故乡是父亲长眠的后山 一抔黄土    半岭松冈   ...

  • 【征文148号作品】孤峰:故乡在舌尖上

    . 原文链接 故乡在舌尖上 孤  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峰在故都读大学.宿舍的老六来自四川郫县,每次春节开学返校,他都会带着一坛子豆瓣酱,就是现在遍地开花的川菜少不了的豆瓣,小心翼翼的藏在床 ...

  • 【三秦文学第二届“中秋”征文106号作品】陈楠:【故乡的中秋节】(散文)

    中秋征文 故乡的中秋节 作者丨陈楠     编辑丨水云天 故乡的中秋节 陈楠 临近中秋节,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遥想故乡的中秋节,那里远比城市里要热闹有趣. 每年刚进入八月,家里面就开始忙活着走亲戚了.在 ...

  • 【征文263号作品】逐梦:故乡

    故  乡 逐梦 天上飘着的云彩都被太阳晒的发红了,挣扎着想要逃离这里.只可惜大地上连一缕微风都没有,只有燥热的空气在无声的哑语些什么. 黄土高原的大地干涸的像是老人许久未曾饮水的嘴唇,满是褶皱. 从云 ...

  • 【征文322号作品】止戈:梦回故乡

    梦回故乡 作者笔名:止戈 生活在冰冷的城市 一堵堵水泥砌的墙 阉割了人们说话的欲望 只剩物欲横流的叫卖声 悄然的把你的钱包偷光 寂静的夜 我那一颗孤寂的心无处安放 游荡.游荡 在黑暗中无方向的游荡 忽 ...

  • 【征文381号作品】杨燕山:​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 杨燕山 离开故乡几十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故乡的那条小河! 尤其在大都市生活的久了,满眼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光闪烁,人流熙攘,人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躁,烦闷,看什么都不顺眼,平白无 ...

  • 【“祖国颂”征文比赛:169号作品】教科书的变迁||李映儒

    教科书的变迁 梅溪实验学校 八(8)班  李映儒 70年的披荆斩棘,70年的风雨兼程,历经磨难的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此时我多想表白我心情是多么豪迈:多想对您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