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经病辨证

(0)

相关推荐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35,36条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方五.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82

    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这一条也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前面的180条说了阳明病的病机是胃家实,那么阳明病的外在表现是什么呢?也就是病家身上热,老是出汗,外界 ...

  • 阳明病发病机制探讨

    □ 赵杰山 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云:"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此讲阳明病的三种成因,但无论从何经传变而来,最终都造成了 ...

  • 《伤寒悬解》阳明篇——阳明经病

    伤寒悬解卷六 阳明经上篇五十章 胃 阳明实证 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阳明者,胃之经,胃者,阳明之腑.阳明病,有经有腑,经主传输而腑主受盛.病在太阳之经,若胃阳非旺,则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六日经尽汗解 ...

  • 《伤寒悬解》阳明总纲——阳明经病

    阳明经病腑病汗下总纲一章 阳明十二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发汗宜桂枝汤. 1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时发热者 ...

  • 辩阳明经病四字歌诀

    无形实热,客于阳明. 壮热燥渴,心烦不宁. 脉象洪大,苔黄燥生, 白虎汤下,清热生津.

  • 伤寒阳明经病和温病阳明气分病,是不是一回事?为何都用白虎汤?

    在伤寒和温病中有一个交叉的疾病,他们的症状有些类似不过少部分还是有区别,而不论是伤寒阳明病还是温病的阳明病,他们有一个时间点都会使用到一个方剂即白虎汤. 在伤寒条文中涉及到伤寒阳明经证大致为这三条即: ...

  • 阳明经腑病

    在腑不寒专发热.咽干作呕心烦渴.发狂谵语大肠坚.大小三承汤可啜.按不恶寒者,邪不在表也.咽干烦渴,并作呕者.皆胃热甚也.胃火上冲.故心神失守.谵语狂言.大便坚燥.皆里症也.急宜下之.陶节 曰.伤寒邪热 ...

  • 摇头颤动病多端 督脉阳明经穴选

    颤动症是指头颈部或肢体.手足摇动或颤动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轻者头摇,或手足微动,重者头部.四肢.手足颤动,甚至痉挛,四肢拘急.主要由于邪扰风动,筋脉失养或气血虚损,不荣大脑所致. 辨证要点 痰热生风 ...

  • 《伤寒悬解》阳明经腑病之来路与汗下总纲

    来路四章 阳明八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热,大便难是也. 1 阳明之病,或自太阳传来 ...

  • 【倪海厦:《伤寒论》六经六病辨证之阳明或少阳】6

    六经辨证之阳明或少阳 人体具备的防御系统第二层,就是刚讨论过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进入阳明,一种是进入少阳.如果进入阳明的话,会引起肠胃不适,甚至会便秘,有的人会下痢,有的人胃口没有,有的人拉肚子.所以 ...

  • 一病一方!常见脏腑兼病辨证之“肝脾不调证...

    一病一方!常见脏腑兼病辨证之"肝脾不调证"辨证指南 [肝脾不调证] ①胸胁胀闷窜痛,纳呆腹胀--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②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肝气横逆,扰乱脾的运化 ③胸闷善长太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