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八)
相关推荐
-
见证经方的奇迹:二付小青龙汤根除顽固咳嗽
朋友W咳嗽持续了一个月了,最开始只是一场感冒引发了咳嗽,感冒好了之后,咳嗽一直负隅顽抗,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期间他服了枇杷止咳露.莲花清温颗粒.抗生素头孢拉定等药物,咳嗽还是负隅顽抗,一直无法消除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四)
伤寒论第71条辨: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使用发汗法,汗出很多,会使津液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五)
小便不利,张仲景是想把皮肤表面的水拉回来,让它从小便排掉.有两种状况:一种是皮肤水肿,上半身水肿的时候,有些妈妈们早上起来手脚都肿,这就是五苓散证.如果摸他的脉很虚弱,五苓散吃下去,让表面的水从小便排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三)
我们辩证虚实,阳虚的人,汗后亡阳,阴虚的人,汗后亡阴,发汗以后,恶寒怕冷为虚,恶热怕燥为实.虚寒当温,实热当泻.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基本概念了以后,就知道该如何来调理了,是用附子来温阳还是用大黄来泻热,这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二)
伤寒论第70条辨: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原文解释: 发汗以后,怕冷的,这是正气虚弱的原因:不怕冷,只有发热等症状的,是邪气盛实的表现,应当泻实和胃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七)
伤寒论第73条辩:"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外感病,发热汁出而又口渴的,用五苓散主治,口不渴的,并见有四肢冷,心悸等症的,用苓甘草汤主治.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八)
伤寒论第74条辨原文: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原文解释:太阳中风症,经过六七天而不解除,既有发热.畏寒.头痛等表症,又有心烦.小便不利等症,若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九)
伤寒论第75条辨: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伤寒论第64条辨:"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零)
伤寒论第69条辨: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原文解释:经用发汗,或泻下以后,病仍然未解除,出现烦躁不安.恶寒.肢冷.腹泻.脉沉微细等症的,用茯苓四逆汤主治. 伤寒,当病人用了汗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
桂枝加葛根汤的方证对应就是只要有太阳中风且还有项背强痛不舒服,太阳中风是什么症状,大家应该还记得,我还专门发一个表进行对比,发热,汗出,恶风,这是太阳中风,我们通常把他叫做桂枝汤证,如果还有项背强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