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渡寺的时光
□丁东
东渡寺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江苏省张家港市域东部距城区约10公里的古黄泗浦,是中国极少有的建于平原的著名佛刹,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
时值初夏,我们专程前往。汽车驶入山门,远远便望见身着黄色僧袍的昌贵法师领了一群白鸽在迎候我们。白鸽不怕生人,在我们前后左右腾挪跳跃,如一阵白色的旋风。刚刚还在脚边缠绕呢,一转眼便飞到了翘檐。它们俨然就是东渡寺的主人。这番隆重的欢迎仪式,让我们恍然如梦,受宠若惊。
在昌贵法师的引领下,我们进入寺内。和煦的阳光下,殿堂巍峨,瓦檐闪亮;徐徐的微风中,氤氲着一股淡淡的香火味。眼前,绿树掩映,芳草萋萋;院落清净,一尘不染。在参观完大雄宝殿、天王殿、文昌阁等建筑后,昌贵法师领我们穿过院门,进入了一个植有梅、竹、兰、菊、桂、樱树的庭院。法师介绍说:“此院谓六和院,意为'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里是他和小和尚们研修佛法的净地。
进得一间禅房,落座后边品茗边打量,真乃清修之地。高大的禅房内,除茶台、桌椅、古琴外,整齐摆放着包括经书在内的各类书籍和文创工艺品。茶台后面及其他三面墙上高挂着或楷、或草、或隶、或篆等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
昌贵法师是一位80后,眉清目秀,儒雅健谈。他那心无挂碍的笑容,透着温暖、纯朴和明净。从交谈中得知,他是佛学院高才生。他经常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晒一些蕴含深刻佛理的师徒问答小品,凡读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学识和情怀折服。在我们眼中,他就是一个穿了僧袍的帅小伙。交谈间,我们疑惑他父母怎会同意他出家的。他腼腆地笑道,其实,他父母起初是不同意的,但最终拗不过他。他自觉与佛有缘,一直念念不忘。在高中毕业读了佛学院后,他把尘世还给了尘世,以孤寂为伴,以修竹为邻,潜心诵经、习字、弹琴、研佛。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很难理解他的想法,只有默默地祝福他!当我们称颂他的功德时,他羞赧地冒出一句:“生为佛子,当做佛事。”
关于东渡寺的称谓,自有出典。其前身为坐落于古庆安镇的尊胜禅院。据清康熙《常熟县志》记载,在庆安镇西市梢,有一座建于梁代大同二年(536)的古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朝廷将尊胜禅院赐名为净居禅院(见卷十三《寺观》)。《海虞别乘》描述净居禅院云:“寺有瑞石像,铭曰:素台月举,腾光于梵室;妙趾神行,布武于椒殿。”尊胜禅院历经兵燹,到解放时仅剩残基。据史学家对寺院残基实地测量,寺院占地55亩2分,折合约3.7万平方米。
被日本人称为“天平之甍”的唐代高僧鉴真(688—763),尽管之前失败了五次,且已66岁高龄,双目失明,仍决意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据日本著名作家真人元开所撰《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753年,从扬州顺江而下,在尊胜禅院挂单近一个月、筹备好物资的鉴真大和尚,从苏州黄泗浦扬帆起航,经过一个多月海浪颠簸,终于成功东渡,抵达日本萨摩国阿多郡的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并于次年(754年)二月到达日本遣唐使船队的始发港——难波港,带去了佛学、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文字、印刷、丝绸、瓷器等,成了日本的建筑之父、文化恩人。鉴真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日两国间传承千年。
此后,尊胜禅院迎来高光时刻,香火鼎盛时有僧众200余人,房舍90余间。香客盈门,游僧甚众,享誉华夏,名扬东瀛,成了一方人间福地。现今,位于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完全按尊胜禅院的范本建造,南大门、中门、金堂、讲堂、食堂、僧房……其平面布局与尊胜禅院并无二致,一模一样。
1994年,政府易地重建尊胜禅院,仿大唐建筑风格,精心选址,精细施工。建成后的东渡寺气势恢宏、庭院别致,比传统寺庙多了几分园林韵味。因鉴真成功东渡的缘故,改“尊胜禅院”为“东渡寺”。其山门仿唐牌楼上的“东渡苑”三个大字,由原苏州寒山寺方丈性空大和尚题写。因香火旺盛、法事颇多,故东渡寺也被本地人称为黄泗浦道场。东渡寺之所以香火旺盛,信众无数,不仅仅因为它的规模、环境,更在于它的内核。文化立寺是东渡寺的一大特色。佛学、法事之外,这里有古琴的梵音,有茶道、书画的交流,还有诗词、楹联的研探。传统文化、慈善文化和佛教文化相融相通,向人们传递着吉祥、和融、福祐、喜乐的气息。
在千年往事中转身,东渡寺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的每一道皱褶里都隐藏着令你拍案称奇的过往。当你徜徉佛刹,在庭院中歇息时,你能领悟到唐代李湛《游净居院诗》“入门松桂深,清气生人心;霞影迷窗绮,花光照地金。微风起层阁,初月升高林;中夜魂自健,满空钟磬音”(见《吴郡志·卷三十六》)的意境。
沉浸于东渡寺的历史与文化,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见午餐时间到了,昌贵法师领我们移步南院,两位女义工为我们端上素斋。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从东渡寺出来,脑袋里灌满了诗文、佛理、禅意、梵音、鸽鸣……坐车回返,闭目养神,明显感觉到一种神秘的脉动,在血管中坚定有力地跳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