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内经对于温病的解读
相关推荐
-
少阴三急下与温病
320条.321条.322条,统称为少阴三急下,汉唐时期的人有阴阳观念,从来没有认为这是问题,自明清以来,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朝政,纷纷钻进故纸堆中研究中医,表面上"尊经尚古",私底下 ...
-
伤寒医案:沉迷酒色奄奄一息,葛根汤加粳米一剂救命
今日读经方实验录,看到一则医案,非常有意思. 说的是曹颖甫先生在北京西门中医专校授课期间,光华眼镜公司有一位袁姓少年,一年八月患病,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应该是整日昏睡,间或有神昏说胡话的意思,如果真 ...
-
从零开始学伤寒(十三)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280篇. 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爲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有个问题,这一条的前半句既然说是太阳病,则必然符合&quo ...
-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 ...
-
《内经》经文读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内经>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自王叔和编次仲景<伤寒论>原文,自己加上伤寒序例日,中而即病为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 ...
-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石膏,阳明燥金之润燥开结之药.极寒相火,极败中气.故<伤寒论>白虎汤用石膏,必日外无大热.石膏本以清热,既无大热,何必用之.不知石膏清热,乃清内热.内果热矣,外即无大热.因人身火气内藏,病 ...
-
温病汗下之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温病全由疏泄偏胜,阴液耗伤,相火外泄,阳根微少,中气薄弱之故.如再用燥烈开泄之药发汗而助疏泄,相火益泄,阴液益耗,阳根益微,中气益虚,是以登时病重,或至于死.此汗之过也.寒下之药,性往下行,亦能减少疏 ...
-
温病出疹之关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温病得汗而愈,便不出疹.不得汗,则木火内郁而出疹.出疹有吉有凶.由于阴液续生而血热外达,所出之疹与出汗同,吉疹也,疹出则病愈.由于阴液内竭,热灼血干,所出之疹凶疹也,疹出则病加.吉疹色红而正,凶疹色赤 ...
-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发汗二字,误却医家不少.须知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桂枝汤,皆发汗之方,其中自有得汗之理,并非麻黄汤.桂枝汤将人身的汗提而出之也.缘人身阴阳之气,和合则治,分离则病.既分离又复和合,则汗出也 ...
-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人身收敛之气能生津液,阴气也.疏泄之气最动相火,阳气也.温病之理,疏泄太过收敛不足,本是阴虚.但阳气疏泄于外,化作邪热,里阳愈少,故系阴虚亦系阳虚.仲景于温病戒汗下者,因温病是虚证,当保养阴液,尤当保 ...
-
温病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脉虚坏病,无论舌上有无黄苔,先以乌梅汤酸甘相得,徐徐饮之,自能热退身凉微汗而解.凡用乌梅汤,如脉有热,兑入清茶半杯.热退之后,舌上黄苔者,再以大黄末一二分,作三次开水吞下,以清胃滞,自然苔退思食,调养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
温病导言: 自来治温病,以新感与伏邪为两大原则.吴鞠通<温病条辨>,谓风寒伤人由皮毛而入,温病由口鼻而入.初入上焦,再由上焦入中焦,再由中焦而入下焦,直行中道云云.人身由上部至下部是整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