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出疹之关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相关推荐
-
预防中风重在日常调摄
数年前开始出现一股错误的养生风潮--安宫牛黄丸按节气服用预防中风.有的地区宣扬每月服用一丸,有的地区宣扬每季服用一丸,还有的地区宣扬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都要服用一丸.这些宣传大错特错,误人不浅.高危人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原理上 二十四节气简明运动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第一篇原理上 导言:中医学为人身一小宇宙之学.所以,要想学好中医,既要研究人身的小宇宙运行原理,人身的小宇宙原理由大宇宙原理而来. 二十四节气简明运动:要想理解人身小宇宙,需要理解十 ...
-
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发汗二字,误却医家不少.须知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桂枝汤,皆发汗之方,其中自有得汗之理,并非麻黄汤.桂枝汤将人身的汗提而出之也.缘人身阴阳之气,和合则治,分离则病.既分离又复和合,则汗出也 ...
-
《伤寒论》的温病经文解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 ...
-
温病误用石膏必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石膏,阳明燥金之润燥开结之药.极寒相火,极败中气.故<伤寒论>白虎汤用石膏,必日外无大热.石膏本以清热,既无大热,何必用之.不知石膏清热,乃清内热.内果热矣,外即无大热.因人身火气内藏,病 ...
-
温病汗下之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温病全由疏泄偏胜,阴液耗伤,相火外泄,阳根微少,中气薄弱之故.如再用燥烈开泄之药发汗而助疏泄,相火益泄,阴液益耗,阳根益微,中气益虚,是以登时病重,或至于死.此汗之过也.寒下之药,性往下行,亦能减少疏 ...
-
温病系阴虚亦系阳虚《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人身收敛之气能生津液,阴气也.疏泄之气最动相火,阳气也.温病之理,疏泄太过收敛不足,本是阴虚.但阳气疏泄于外,化作邪热,里阳愈少,故系阴虚亦系阳虚.仲景于温病戒汗下者,因温病是虚证,当保养阴液,尤当保 ...
-
温病坏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脉虚坏病,无论舌上有无黄苔,先以乌梅汤酸甘相得,徐徐饮之,自能热退身凉微汗而解.凡用乌梅汤,如脉有热,兑入清茶半杯.热退之后,舌上黄苔者,再以大黄末一二分,作三次开水吞下,以清胃滞,自然苔退思食,调养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
温病导言: 自来治温病,以新感与伏邪为两大原则.吴鞠通<温病条辨>,谓风寒伤人由皮毛而入,温病由口鼻而入.初入上焦,再由上焦入中焦,再由中焦而入下焦,直行中道云云.人身由上部至下部是整个的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两感温病
两感者,本身木气疏泄偏胜,伤及肾家藏气,肾阳外泄,肾气空虚,又感时令疏泄之气之病也.此病极危险,一为肾气丸证,一为大青龙汤加附子证. 肾气丸证,其症微恶寒微发热,全身倦怠,两足困乏,神志昏迷,脉象微弱 ...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温病的坏病
病在荣卫,舌无苔,脉洪虚,乌梅白糖汤,归回相火,补益风木,恢复津液,疏泄滞气,补益中气,病即自愈,不坏也.病在荣卫,舌无苔,脉虚小,三豆饮补益木气,养中息风,病即自愈,不坏也.兼感寒者,加薄荷,以开卫 ...
